枯字概述
〔枯〕字拼音是(kū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枯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古”,五行属金。
〔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古声。本义是枯槁,草木干枯。
〔枯〕字仓颉码是DJR,五笔是SDG,四角号码是44960,郑码是FEJ,中文电码是2661,区位码是3161。
〔枯〕字的UNICODE是U+67A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543,UTF-32:000067AF,UTF-8:E6 9E AF。
〔枯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427,属常用字。
〔枯〕字的近义词是干,反义词是荣,异体字是橭、秙、𣒞、𤖲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36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7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62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:苦胡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空胡切,𡘋音刳。《說文》:槀木也。《史記・諸侯表》:摧枯朽者易爲力。
义又,《周禮・天官》〔鄭註〕:童枯不稅。【疏】山林不茂爲童,山澤無水爲枯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後五切,音戸 —— 竹名。通作楛。詳楛字註。
音又,叶苦禾切,音科。《黃庭經》:金鈴朱帶坐婆娑,調血理命身不枯。
注解
〔枯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枯〕字拼音是k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古。
〔枯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古声。本义是枯槁,草木干枯。
〔枯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ū] ⑴ 失去水分,水全没有了⑵ 没趣味,无生趣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苦孤切頁碼第186頁,第2字續丁孫
枯
槀也。从木古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唯箘輅枯。」木名也。
附注段玉裁於「木名」前補「枯」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困乎反頁碼第464頁,第6行,第2字述
槀也。從木古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唯箘輅枯。」木名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槀音考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苦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04頁,第3字許惟賢第443頁,第2字
槁也。從木。古聲。
段注苦孤切。五部。
《夏書》曰:唯箘輅枯。
段注《禹貢》文。今尚書作惟箘簵楛。按惟作唯。轉寫誤也。輅當依《竹部》引書作簬。楛作枯,則許所據古文尚書如是。《竹部》引書作楛。非也。
枯,
段注逗。各本無此字。今補。
木名也。
段注此釋書之枯非枯槀之義。如引堲讒說,而又釋堲。引曰圛,而又釋圛。引布重𤊾席,而又釋𤊾。皆非堲,圛,𤊾本義。必別釋以曉人也。木名,未審何木。《周易・大過》之枯。鄭音姑。謂無姑山榆。《周禮》壺𣵠氏。杜子春讀橭爲枯。云枯榆,木名。疑當是枯榆也。而馬云可以爲箭。或謂枯乃楛之假借。未知其審。《考工記》注引尚書箘簵枯。音義曰,枯,尚書作楛。《鄉射禮》注引《國語》肅愼貢枯矢。音義曰:枯,字又作楛。然則鄭所據尚書,《國語》皆作枯與許所據合也。
白话解释
枯,枯槁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古”是声旁。《夏书》上说:“唯有箘竹、簵竹和枯木”,枯,树名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楚系文字作「」,秦系文字作「
」,皆是從木、古聲,而左形右聲的「
」則為篆文以後字形之所本。「木」為樹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樹木有關;「古」為往昔、從前,引申有陳舊、衰敗之意,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枯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66頁,第1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73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6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34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29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07頁,第6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17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08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8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5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33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86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932頁【補遺】第16878頁【補編】第1489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45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86頁【崇文】第19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3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852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574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