胐字详情
胐
胐字概述
〔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fěi、kū),部首是⺼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胐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⺼、出”,五行属-。
〔胐〕字仓颉码是BUU,五笔是EBMH86,MUBM98,四角号码是72272,郑码是QZZI。
〔胐〕字的UNICODE是U+80D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976,UTF-32:000080D0,UTF-8:E8 83 90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42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78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44頁,第9字
音《廣韻》:苦骨切,音窟 —— 胐臀。《正字通》:按,俗謂𩩙之近竅者爲𩩙窟。《博雅》:胐,腳也。【釋文】篤骨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張滑切,音窡 —— 厀疾。
注解
〔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胐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fěi、k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出。
〔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ěi] ⑴ 新月开始有亮光:“三月,惟丙午~。”⑵ 天刚发亮:“(日)登于扶桑,爰始将行,是谓~明。”⑶ 农历初三的代称:“三日曰~。”㈡ [kū] ⑴ 屁股。⑵ 胯骨。⑶ 脚弯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