挎字详情

kuàㄎㄨㄚˋㄎㄨ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扌部

9画

6

10画 (挎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QKMS

DGBZ

54027

2175

3170

U 630E

RDFN

横、竖钩、提、横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折折钩

挎字概述

〔挎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kuà、kū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挎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夸”,五行属木。

〔挎〕字仓颉码是QKMS,五笔是RDFN,四角号码是54027,郑码是DGBZ,中文电码是2175,区位码是3170

〔挎〕字的UNICODE是U+630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358,UTF-32:0000630E,UTF-8:E6 8C 8E。

〔挎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372,属常用字

〔挎〕字异体字是𩣔

汉字解释

1kuàㄎㄨㄚˋ

基本解释

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。她~着篮子上街。
把东西挂在肩上或挂在腰里。~包。~着照相机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 。
carry on the arm;
挎个篮子。
2.把东西挂在肩头、脖颈或挂在腰里 。
wear sth. over one' s shoulder or at one' s side;
挎着照相机。

2ㄎㄨ

基本解释

抠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29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430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377頁,第4

唐韻》:苦胡切;《集韻》:空胡切,𡘋音枯 —— 持也。儀禮・鄕飮酒禮》:左荷瑟,後首,挎越,內弦。【疏】瑟底有孔越,以指深入,謂之挎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墟侯切,音彄 —— 與摳同。
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44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35

《儀禮・鄕飮酒禮》左荷瑟。

謹照原文荷改何。

注解

〔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挎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kuà、k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夸

〔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à] ⑴ 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⑵ 把东西挂在肩上或挂在腰里 [kū] ⑴ 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