喾字详情

ㄎㄨ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口部

12画

9

20画 (嚳)

上中下结构

FBHGR

VDMJ

90601

8185

6423

U 55BE

IPTK

点、点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喾字概述

〔喾〕字拼音是(kù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喾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𰃮、告”,五行属木。

〔喾〕字仓颉码是FBHGR,五笔是IPTK,四角号码是90601,郑码是VDMJ,中文电码是8185,区位码是6423

〔喾〕字的UNICODE是U+55B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950,UTF-32:000055BE,UTF-8:E5 96 BE。

〔喾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301

〔喾〕字异体字是𡇪

汉字解释

ㄎㄨˋ

基本解释

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,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 。
Ku, a name of legendary emperor;
帝喾高辛者, 黄帝之曾孙也。——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94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214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143頁,第3

唐韻》:苦沃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枯沃切,𡘋音酷。說文》:急吿之甚也。

又,《史記・五帝紀》:帝嚳高辛者,黃帝之曾孫也。集韻》亦作俈。史記・三代世表》:帝俈,黃帝曾孫。

注解

〔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嚳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𦥯、告

〔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ù] ⑴ 见“喾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苦沃切頁碼39頁,第8

嚳急也,告之甚也。从吿,學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閑毒反頁碼122頁,第2行,第1

嚳急告之,甚也。從告,學省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苦沃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12頁,第2許惟賢94頁,第1

嚳急告之甚也。

段注急吿猶吿急也。告急之甚,謂急而又急也。釋玄應說嚳與酷音義皆同。按《白虎通》云:謂之帝嚳者何也。嚳者,極也。敎令竆極也。竆極,卽急吿引伸之義。

从吿。學省聲。

段注苦沃切。三部。

嚳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2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11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99頁
4說文校箋第51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44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55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9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72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3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9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49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40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2075頁【補遺】第16293頁
14通訓定聲第1130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9頁【崇文】第473頁
16說文句讀第150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76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22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