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字详情
里
里字概述
〔里〕字拼音是(lǐ),部首是里部,总笔画是7画,是独体字。
〔里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丄、旦”或“田、土”或“甲、二”,五行属火。
〔里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衣,里声。本义是衣服的里层。
〔里〕字仓颉码是WG,五笔是JFD,四角号码是60105,郑码是KBVV,中文电码是6849,区位码是3279。
〔里〕字的UNICODE是U+91C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324,UTF-32:000091CC,UTF-8:E9 87 8C。
〔里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721,属常用字。
〔里〕字的近义词是内,反义词是外、表、面,异体字是裏、裡、里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里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8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91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80頁,第3字
音《廣韻》:良已切;《集韻》:兩耳切;《正韻》:良以切,𡘋音裏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里,邑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【傳】里,居也。《周禮・地官・遂人》: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在𡐨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: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
义又,憂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【箋】里,憂也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昭十七年》:鄭之未災也,里析吿子產。【註】里析,鄭大夫。又,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宣三年》: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【註】南里,鄭地。
义又,山名。《史記・封禪書》〔註〕:高里山,在泰山下。
义又,《五代史・附錄》: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。【註】沒里者,河也。
义又,古夫稱妻曰鄕里。《南史・張彪傳》: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。沈約〈山隂柳家女〉詩:還家問鄕里,詎堪持作夫。
音又,《正韻》:漢制,長安有戚里,人君姻戚居之,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。
音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匠人》:里爲式,然後可以傳衆方。【註】里,讀爲已,聲之誤也。【釋文】里,音以。
注解
〔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里部。
〔里〕字拼音是lǐ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田、土、!、甲、二、!、、一。
〔里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衣,里声。本义是衣服的里层。
〔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ǐ] ⑴ 居住的地方⑵ 街坊(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)⑶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⑷ 衣物的内层⑸ 内部,与“外”相对,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良止切頁碼第457頁,第18字續丁孫
里
居也。从田从土。凡里之屬皆从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六矣反頁碼第1075頁,第3行,第1字述
居也。從田,從土。一曰土聲也。凡里之屬,皆從里。
鍇注臣鍇按:《尚書》曰:「百姓里居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良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7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06頁,第5字
凥也。
段注《鄭風》。無踰我里。傳曰:里,居也。二十五家爲里。《周禮》載師廛里。鄭云:廛里者,若今云邑居矣。里,居也。縣師郊里。鄭云:郊里,郊所居也。遺人鄉里。鄭云:鄉里,鄉所居也。《遂人》曰:五家爲鄰。五鄰爲里。《穀梁傳》曰:古者三百步爲里。《毛詩》亦借里爲悝。悝,病也。
从田。从土。
段注有田有土而可居矣。良止切。一部。
一曰士聲也。
段注一說以推十合一之士爲形聲。
凡里之屬皆从里。
字形解说
金文二例,都由「田」和「土」構成。田義是耕田,土義是土塊,引申為土地。二者相合,可會出居住的地方。戰國文字之形,承自金文,顯而易見。篆文作,從田、從土,整齊有致,當無疑義,隸書、楷書沿之,無所改易。以上諸形,都由田、土二字構成,又和田、土二字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有學者以土為社主,古代里供有社主,和土相合,可會以居住的地方(《文字析義》,P.263),可備一說。
里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07頁,第8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69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6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09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44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2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37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77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93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2頁,第1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5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2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334頁【補遺】第1800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74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07頁【崇文】第482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9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913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319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59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