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字详情

ㄌㄧˋ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力部

7画

5

17画 (勵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MSKS

GGYY

74227

0536

3288

U 52B1

DDNL 86 、 DGQE 98

横、撇、横、横折钩、撇、横折钩、撇

励字概述

〔励〕字拼音是(lì),部首是力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励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厉、力”,五行属火。

〔励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力,厉声。本义是勉力,努力。

〔励〕字仓颉码是MSKS,五笔是DDNL86,DGQE98,四角号码是74227,郑码是GGYY,中文电码是0536,区位码是3288

〔励〕字的UNICODE是U+52B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169,UTF-32:000052B1,UTF-8:E5 8A B1。

〔励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702,属常用字

〔励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ㄌㄧˋ

基本解释

劝勉。~志(勉励意志)。~行( xíng )。奖~。勉~。~精图治。
姓。
古同“”、“”,磨炼,振奋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力,厉声。本义:勉力,努力。
2.同本义。
encourage; exert oneself; try hard;
勵,勉力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用勵相我邦家。 —— 《书·立政》庶明励翼。 —— 《书·皋谟》励于一言。 —— 《鬼谷子·决篇》
砺翼(勉力辅佐君主,精勤以行君命);励志(勉励其心志;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);励节(勉力志行,崇尚气节)
3.振作。
rouse oneself for vigorous efforts to;
处遂改励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相早励良规。 —— 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励精更始。 —— 《汉书·宣帝纪》
励精(振作精神)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力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6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149頁,第44

標點整理本: 第79頁,第4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力制切,音厲。說文》:勉力也,从力,厲聲。玉篇》:勸也。廣韻》:勸勉也。後漢・祭彤傳》:璽書勉勵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作厲,有修飾振起意。前漢・宣帝紀》:厲精更始。

注解

〔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力部

〔勵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厲、力

〔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见“励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莫話切頁碼460頁,第12

勱勉力也。《周書》曰:「用勱相我邦家。」讀若萬。从力萬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謀敗反頁碼1081頁,第3行,第3

勱勉力也。從力萬聲。《周書》曰:「用勱相我邦家。」讀與厲同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莫話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795頁,第5許惟賢1214頁,第11

勱勉力也。

段注勉者,勥也。亦作邁。《左傳》引《夏書》。臯陶邁種德。邁,勉也。

从力。萬聲。

段注莫話切。按古音當在十四部。

《周書》曰:用勱相我邦家。

段注《立政》文。今書邦作國。

讀與厲同。

段注厲亦萬聲也。漢時如此讀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勱與勉一聲之轉。

俗作勵。

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13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1175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874頁
4說文校箋第612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548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2034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39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81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911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64頁,第19字
11標注說文第588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4853頁,第4字
13說文詁林第13412頁【補遺】第18020頁
14通訓定聲第2637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214頁【崇文】第4853頁
16說文句讀第2011頁
17章授筆記第575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42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267頁,第9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