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字详情
齿
齿字概述
〔齿〕字拼音是(chǐ),部首是齿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齿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止、凵、人”,五行属火。
〔齿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,象嘴里的牙齿,象形字。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“止”,成为形声字。小篆同。本义是牙。
〔齿〕字仓颉码是YMUO,五笔是HWBJ,四角号码是21772,郑码是IO,中文电码是7876,区位码是1961。
〔齿〕字的UNICODE是U+9F7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40831,UTF-32:00009F7F,UTF-8:E9 BD BF。
〔齿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068,属常用字。
〔齿〕字异体字是歯、齒、𠔒、𠚒、𠚕、𡽔、𣥫、𣦗、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齒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71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32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35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:昌里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𨢄止切;《正韻》:昌止切,𡘋音䊼。《說文》:口齗骨也,象口齒之形。牙,牡齒也。《字彙》:上曰齒,下曰牙。顏師古《急就篇註》:齒者,總謂口中之骨,主齰齧者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》小司𡨥之職:自生齒以上,登於天府。【鄭註】人生齒而體備,男八月、女七月而生齒。
义又,《釋名》:齒,始也。少長別,始乎此也 —— 以齒食多者長也、食少者幼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齒,壽也。
义又,兒齒,齒落更生,壽徵也。《詩・魯頌》:黃髪兒齒。
义又,年也。又,列也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寡人若朝於薛,不敢與諸任齒。【杜註】齒,列也。【疏】《禮記・文王世子》曰:古者謂年齡,齒亦齡也。然則齒是年之別名,人以年齒相次列;以爵位用次列,亦名爲齒,故云齒列也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使后子與子干齒。【杜註】以年齒高下而坐。
义又,《禮・曲禮》:齒路馬有誅。【疏】論量君馬歲數亦被責罰,皆廣敬也。
义又,類也。《管子・弟子職》:同嗛以齒。【註】齒,類也 —— 謂食盡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。
义又,《廣韻》:錄也。
义又,金齒,地名。
义又,魚齒,山名,在潁川郡。見《後漢・郡國志》。
义又,鑿齒,獸名。揚雄〈長楊賦〉:鑿齒之徒。【註】獸齒似鑿,能食人。
义又,羊齒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緜馬,羊齒。【郭註】草細葉,葉羅生而毛,似羊齒,今江東呼爲雁齒。
义又,黑齒,外國姓。
义又,鑿齒,人名。《山海經》: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。【郭註】鑿齒,人齒如鑿,長五六寸,因以爲名。又,習鑿齒,晉人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稱拯切,稱上聲 —— 齒也。
卷目:考證・亥集下 部首:齒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1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83頁,第9字
《爾雅・釋詁》齒,壽也。又兒齒,齒落更生,壽徵也。
謹按爾雅以齯齒爲壽,不以齒爲壽。今謹改齯齒壽也。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。
注解
〔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齒〕字拼音是chǐ,上下结构。
〔齒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,象嘴裏的牙齒,象形字。戰國文字在上面加了個聲符「止」,成爲形聲字。小篆同。本义是牙。
〔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ǐ] ⑴ 人和動物嘴裏咀嚼食物的器官(通常稱「牙」)⑵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⑶ 因幼馬每歲生一齒,故以齒計算牛馬的歲數,亦指人的年齡⑷ 並列⑸ 談到,提及⑹ 觸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昌里切頁碼第58頁,第13字續丁孫
齒
異體𣦋、𣥫
口齗骨也。象口齒之形,止聲。凡齒之屬皆从齒。
𠚒
異體𦥒、𠔒
古文齒字。
附注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》:「甲骨文齒字,象口內齒牙形。晚周鉨文齒字作𠚒,加止為音符,遂變成形聲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赤里反頁碼第168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口齗骨也。象口齒之形,止聲。凡齒之屬,皆從齒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口齗骨,齒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69頁,第1行,第1字述
古文齒字。
鍇注臣鍇曰:「鼠字從此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昌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11頁,第4字許惟賢第139頁,第11字
口齗骨也。
段注鄭注《周禮》曰:人生齒而體僃。男八月,女七月而生齒。
象口齒之形。
段注𠈌者,象齒。餘口字也。
止聲。
段注昌里切。一部。
凡齒之屬皆从齒。

段注从小徐也。大徐本誤。
古文齒字。
段注古文獨體象形。不加聲旁。
白话解释
齿,口腔中用来咬断骨头、嚼食的器官。字形像口齿之形,“止”是声旁。所有与齿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齿”作边旁。,是古文写 法的“齿”字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二例,都像張口露齒的樣子,屬合體象形。金文第一例口中之齒填實,本是金文的常例;第二例上加止為聲,屬形聲。戰國文字三例,顯是承自金文第二例,從
、止聲。篆文下從合體象形的
,上從止聲,是今齒字所本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
,下為形符,上為聲符,還能看出它的形、義。作
,則止作
,不免失形。楷書齒上沿篆文之形十分明顯。自金文第二例至楷書之齒,都是從
、止聲的形聲字。古文
,像張口見齒之形,屬合體象形。
齒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13頁,第8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67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9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5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59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47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11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9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6頁,第1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80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0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59頁【補遺】第1638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647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9頁【崇文】第6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38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555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19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