郗字详情
郗
郗字概述
〔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chī、xī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郗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希、阝”或“希、⻏”,五行属水。
〔郗〕字仓颉码是KBNL,五笔是QDMB86,RDMB98,四角号码是47227,郑码是OSLY,中文电码是6741,区位码是5913。
〔郗〕字的UNICODE是U+90D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079,UTF-32:000090D7,UTF-8:E9 83 97。
〔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273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43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71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7頁,第27字
音《廣韻》:丑饑切;《集韻》:抽遲切;《韻會》:丑脂切,𡘋音絺。《說文》:周邑也。在河內野王縣。
音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郗與郄別。黃長睿曰:郄詵,晉大夫郤縠之後;郗鑒,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。姓源既異,音讀各殊,後世因俗書相混,不復分郄、郗爲二。陸龜䝉詩「一段淸光染郗郎」,亦誤讀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香依切,音希 —— 骨節閒也。
注解
〔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郗〕字拼音是x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希、⻏。
〔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ī] ⑴ 古地名,周郗邑,今在河南沁阳县。⑵ 姓氏。在《百家姓》排名234名。㈡ [xī] ⑴ 郗”,旧读(chī),南京官话:chr1,中古拟音:thrii,丑飢切。现今普通话字典普遍从俗从讹,采纳半边音xī。台湾地区读为“痴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丑脂切頁碼第208頁,第11字續丁孫
郗
周邑也。在河內。从邑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丑脂反頁碼第533頁,第5行,第2字述
周邑也,在河内。從邑希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按:杜預曰:『河内野王縣西南絺城。』是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丑脂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150頁,第1字許惟賢第506頁,第5字
周邑也。在河內。
段注《左傳》隱十一年。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。溫,原,絺,樊,隰郕,欑茅,向,盟,州,陘,隤,懷。杜曰:絺在野王縣西南。按郗者本字。絺者古文假借字也。《前志》河內郡波縣。孟康云有絺城。《後志》亦云河內波有絺城。按許但云河內,不云某縣者。有所未審也。
从邑。希聲。
段注丑脂切。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郗【囗】。晉人有姓郗者,實即郄之誤,與郤同。
晉人有姓郗者,實即郄之誤,郄者,卻之俗體。
郗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10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27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0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64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55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914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581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40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350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2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61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10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606頁【補遺】第1698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443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54頁【崇文】第22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841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82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634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