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字详情
持
持字概述
〔持〕字拼音是(chí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持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寺”,五行属金。
〔持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寺声。本义是拿着。
〔持〕字仓颉码是QGDI,五笔是RFFY,四角号码是54041,郑码是DBDS,中文电码是2170,区位码是1954。
〔持〕字的UNICODE是U+630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345,UTF-32:00006301,UTF-8:E6 8C 81。
〔持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367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26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29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75頁,第23字
音《唐韻》:直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澄之切,𡘋音治。《說文》:握也。《廣韻》:執也。《詩・大雅・鳧鷖序》:持盈守成。【疏】執而不釋謂之持,是手執之也。《禮・射義》:持弓矢審固。《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大吏持祿取容。
义又,把持也。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寧成爲任俠,持吏長短。
义又,軍持,汲水具,梵語也,猶華言缾。陸游詩:遊山雙不借,取水一軍持。【註】不借,草履名。
音又,《正韻》:𨻰知切,音馳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叶𨻰如切,音除。〈古隴西行〉:淸白各異尊,酒上玉華疏;酌酒持與客,客言主人持。
注解
〔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持〕字拼音是ch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寺。
〔持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寺声。本义是拿着。
〔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í] ⑴ 拿着,握住⑵ 遵守不变⑶ 主张,掌管⑷ 对待,处理⑸ 扶助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直之切頁碼第401頁,第16字續丁孫
持
握也。从手寺聲。
附注容庚《金文編》卷十二:「(金文)持不从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直而反頁碼第964頁,第4行,第3字述
握也。從手寺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直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38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36頁,第4字
握也。从手。寺聲。
段注直之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持,抓握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寺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像手拿著東西的樣子,戰國文字形體也像如此。此字是「持」的本字,因為形體與「寺廟」字相近似,後來「寺」為「寺廟」所專用,另造一個多加「手」旁的「持」。篆文從手、寺聲。隸書、楷書的形體來自篆文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持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1頁,第1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09頁,第10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6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4頁,第1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42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42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887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31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4頁,第3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4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81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750頁【補遺】第1778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642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43頁【崇文】第41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14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2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09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