逮字详情
逮
逮字概述
〔逮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ài、dǎi),部首是辶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逮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辶、隶”,五行属火。
〔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隶( dài )声。本义是赶上;及;到。
〔逮〕字仓颉码是YLE,五笔是VIPI,四角号码是35309,郑码是WXKV,中文电码是6649,区位码是2094。
〔逮〕字的UNICODE是U+902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6910,UTF-32:0000902E,UTF-8:E9 80 AE。
〔逮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469,属常用字。
〔逮〕字的近义词是捉、捕,反义词是抓、放,异体字是迨、逯、隶、𨓻、𨗻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6頁,第1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9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3頁,第17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戴切;《正韻》:度耐切,𡘋音代。《說文》:及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水火相逮。【註】水火不相入,而相逮及。《書・周官》:夙夜不逮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追也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逮繫。【註】辭之所及,則追捕之,故謂之逮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蕩亥切,音迨 —— 與迨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特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大計切,𡘋音第 —— 逮逮,安和貌。《禮・孔子閒居》:威儀逮逮。
音又,叶吐內切,音退。《前漢・郊祀歌》:靑陽開動,根荄以遂。膏潤幷受,跂行必逮。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愛日堂藏本: 第727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3頁,第14字
《前漢・郊祀歌》靑陽開動,根荄以遂。膏潤幷受,跂行必逮。
謹照原文受改愛。必改畢。
注解
〔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逮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ài、dǎ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隶。
〔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辵( chuò ),隶( dài )声。本义是赶上;及;到。
〔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ǎi] ⑴ 捉,捕,用于口语㈡ [dài] ⑴ 到,及⑵ 捉拿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頁碼第53頁,第28字續丁孫
逮
唐逮,及也。从辵隶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或作迨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《韻會》兩引,並無『唐逮』二字。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、《華嚴經音義》卷四十六引及《玉篇》注竝作『及也』,則唐逮二字蓋後人增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隶部》曰:『隶,及也。』此形聲包會意。」章炳麟《小學答問》:「隶逮亦本一字,古文當祇作隶,自孳乳作逮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徒再反頁碼第155頁,第4行,第1字述
唐逮,及也。從辵隶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逮、及、曁,與也。」又「遏、遾,逮也。」又曰「逮,及也。」義皆相通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7頁,第5字許惟賢第128頁,第11字
唐逮,
段注逗。
及也。
段注唐逮雙聲。葢古語也。《釋言》曰:遏遾逮也。《方言》曰:東齊曰蝎。北燕曰噬。逮通語也。
从辵。隶聲。
段注《隶部》曰隶,及也。此形聲包會意。徒耐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及也。
唐、逮雙聲。
逮及。隶捕。唐、逮雙聲。
及也。隶捕。
白话解释
逮,唐逮,抓住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采用“隶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又持尾,會追捕野獸抓到了的意思,為「逮」之本字。戰國文字疊加義符「辵」,強調追捕的行動義,全字也就變成從辵、隶聲,聲符兼義,篆文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逮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2頁,第18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52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2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2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67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3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0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1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50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1頁,第3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2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51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00頁【補遺】第1635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02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4頁【崇文】第6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83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398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9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