怠字详情
怠
怠字概述
〔怠〕字拼音是(dài),部首是心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怠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台、心”,五行属火。
〔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台声。本义是懒惰。
〔怠〕字仓颉码是IRP,五笔是CKNU,四角号码是23336,郑码是ZSJW,中文电码是1836,区位码是2101。
〔怠〕字的UNICODE是U+602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608,UTF-32:00006020,UTF-8:E6 80 A0。
〔怠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747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12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81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25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徒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蕩亥切,𡘋音待。《說文》:慢也。《玉篇》:懈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汝惟不怠。
义又,通作殆。《左傳・昭五年》:滋敝邑休怠。
音又,《韻會》:他代切,音貸 —— 義同。〇【按】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皆無去聲。《韻會》从毛氏增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𡘋盈之切,音怡 —— 義同。《易・雜卦》〔傳〕:謙輕而豫怠也,虞氏作怡。《史記・始皇紀》:視聽不怠。劉歆〈烈女贊〉:言行不怠。【註】𡘋音怡。
义又,鳥名。《莊子・山木篇》:東海有鳥焉,其名曰意怠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湯來切,音胎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叶堂來切,音臺。《荀子・堯問篇》:熱無失,行微無怠,忠信無倦,而天下自來。〈越語〉:范蠡曰:得時無怠,時不再來。俱叶灰韻。
音又,叶養里切,音以。《詩・小雅》「無俾大怠」,叶上恥字。
音又,叶徒替切,音第。歐陽修〈范仲淹墓銘〉:藏其子孫,寵及後世;惟百有位,可勸無怠。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2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7頁,第33字
又通作殆。《左傳・昭五年》滋敝邑休怠。
謹照韻會所引,左傳怠改殆。
《莊子・山木篇》東海有鳥焉,其名曰意怠。
謹照原文省其字。
《荀子・堯問篇》熱無失,行微無怠,忠信無倦,而天下自來。
謹按熱乃執一二字之譌,謹照原文熱無失改爲執一無失。
注解
〔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怠〕字拼音是dài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台、心。
〔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台声。本义是懒惰。
〔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ài] ⑴ 懒惰,忪懈⑵ 轻慢,不尊敬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亥切頁碼第354頁,第3字續丁孫
怠
慢也。从心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投在反頁碼第859頁,第5行,第1字述
慢也。從心台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徒亥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36頁,第8字許惟賢第890頁,第7字
慢也。从心。台聲。
段注徒亥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怠,态度傲慢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台”作声旁。
怠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98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83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7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54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21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22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591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16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240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77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39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634頁,第4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429頁【補遺】第1758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68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02頁【崇文】第36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6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018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990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