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字详情
代
代字概述
〔代〕字拼音是(dài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代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弋”,五行属火。
〔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人,弋( yì )声。本义是更迭,代替。
〔代〕字仓颉码是OIP,五笔是WAY86,WAYY98,四角号码是23240,郑码是NHS,中文电码是0108,区位码是2090。
〔代〕字的UNICODE是U+4EE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195,UTF-32:00004EE3,UTF-8:E4 BB A3。
〔代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271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3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8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徒耐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待戴切;《正韻》:度耐切,𡘋音岱 —— 更也、替也。《書・臯陶謨》:天工人其代之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:許由曰: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俎而代之。
义又,世也。《家語》:古之王者,易代攺號,取法五行。
义又,不還曰代。
义又,國名。趙之先有代國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「代郡亳丘有五原關」,應劭曰:古代國。又,州名。漢代郡屬幽州,魏攺爲州。
义又,姓。周代舉,明代賢。
义又,方書:脈𠋫有代。《史記・倉公傳》:齊侍御史成病頭痛。脈法曰:代則絡脈有過,其代絕而脈賁者,病得之酒且內。王叔和曰:來數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者,名代。
音又,叶徒帝切,音地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雖有西施之美容兮,讒妒入以自代;願陳情以白行兮,得罪過之不意。
音又,叶湯的切,音剔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將軍入虛,莫之得也;出險登丘,莫之代也。
注解
〔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代〕字拼音是d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弋。
〔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人,弋( yì )声。本义是更迭,代替。
〔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ài] ⑴ 替⑵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⑶ 世系的辈分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耐切頁碼第262頁,第10字續丁孫
代
更也。从人弋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弋非聲。《說文》忒字與此義訓同,疑兼有忒音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徒再反頁碼第673頁,第7行,第1字述
更也。從人弋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迭代也。弋音近特,故得以弋爲聲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耐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497頁,第1字許惟賢第657頁,第5字
㪅也。
段注㪅者,改也。《士䘮禮》、《䘮大記》注同。凡以此易彼謂之代。次第相易謂之遞代。凡以異語相易謂之代語。假代字爲世字。起於唐人避諱。世與代義不同也。唐諱言世。故有代宗。明旣有世宗。又有代宗。斯失之矣。
从人。弋聲。
段注徒耐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代,更替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“弋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從人,意指人事,「戈」為聲符,注明音讀。代、表示人事的更替。篆文、隸書承之,楷書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代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5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59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3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6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43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5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4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8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4頁,第1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8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695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088頁【補遺】第1720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845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4頁【崇文】第27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73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5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73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