蕃字详情
蕃
蕃字概述
〔蕃〕字拼音是(fán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5画。
〔蕃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番”,五行属木。
〔蕃〕字仓颉码是THDW,五笔是ATOL,四角号码是44609,郑码是EPKI,中文电码是5603,区位码是6212。
〔蕃〕字的UNICODE是U+854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4115,UTF-32:00008543,UTF-8:E8 95 83。
〔蕃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5880。
〔蕃〕字异体字是䮳、番、𧂵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25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56頁,第3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26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附袁切,音煩。《說文》:草茂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椒聊之實,蕃衍盈升。《書・洪範》:庶草蕃廡。【傳】蕃,滋也。又,〈周語〉:民之蕃庶,于是乎生。【註】蕃,息也。
义又,草名。《山海經》:隂山,其草多茆蕃。
义又,鳥名。《山海經》:涿光山,其鳥多蕃,或云卽鴞。
音又,方煩切,音樊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與藩通。《詩・大雅》:四國于蕃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大司徒》:九曰蕃樂。【註】閉藏樂器而不作也。
音又,《韻補》:方愔切,音汾。柳宗元文:我姓蟬嫣,由古而蕃;聯事尚書,十有八人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蒲麋切,音皮 —— 地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魯國蕃。【註】邾國也。
义又,《後漢・黨錮傳》:蕃嚮。【註】蕃,姓也。
注解
〔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蕃〕字拼音是f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番。
〔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án] ⑴ 茂盛⑵ 繁多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甫煩切頁碼第31頁,第8字續丁孫
蕃
艸茂也。从艸番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復喧反頁碼第108頁,第3行,第2字述
艸茂也,從艸番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云:「其必蕃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甫煩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85頁,第7字許惟賢第81頁,第4字
艸茂也。
段注《左氏傳》曰:其必蕃昌。
从艸。番聲。
段注甫煩切。十四部。籒文作𧂵。
字形解说
字始見春秋金文。字從艸、番聲。《說文》:「蕃,艸茂也。」篆文字形從釆(辨),隸、楷字形均承此,但筆畫有所調整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蕃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8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5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2頁,第2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6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9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51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3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0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4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3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4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912頁【補遺】第16267頁【後編】第1822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86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7頁【崇文】第42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9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578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97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