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字详情

fánㄈㄢˊ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几部

3画

1

3画 (凡)

半包围结构

象形字

HNI

QDA

77210

0416

2318

U 51E1

MYI 86 、 WYI 98

撇、横折弯钩/横斜钩、点

凡字概述

〔凡〕字拼音是(fán),部首是几部,总笔画是3画

〔凡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几、丶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凡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造器之模范形。①。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。②引申义:凡是,表示概括。

〔凡〕字仓颉码是HNI,五笔是MYI86,WYI98,四角号码是77210,郑码是QDA,中文电码是0416,区位码是2318

〔凡〕字的UNICODE是U+51E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61,UTF-32:000051E1,UTF-8:E5 87 A1。

〔凡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050,属常用字

〔凡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fánㄈㄢˊ

基本解释

平常的,不出奇的。平~。~庸。~夫俗子。
指人世间(宗教或迷信的说法)~尘。~心。
所有的。~年满十八岁的公民,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。~是。
总共。全书~二十八卷。
大概,要略。大~。~例。发~(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)。
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4”。

详细解释

副词
1.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造器之模范形。
① 本义:铸造器物的模子。
② 引申义:凡是,表示概括。
2.凡是,一切。
all;
凡,皆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凡,数之总名也。 —— 《三苍》深察名号,凡者,独举其大事也。号凡而略,名目而详。 —— 《春秋繁露》凡有辜罪。 —— 《书·微子》。郑注:“犹皆也。”凡内女之有爵者。 —— 《周礼·春官序》凡所应有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凡永嘉山水,游历殆遍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凡有(一切;所有);凡此(所有这些)
3.总共。
altogether;
计凡付终。 —— 《管子·版法》凡如是十许字。 —— 宋· 洪迈《容斋续笔》轩凡四遭火。 —— 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凡六百一十六言。 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全书凡六卷,五十章;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;凡几(共计多少)
形容词
1.平常;普通。
ordinary;
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,吃穿用度,已是不凡了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尽众人凡士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平凡(平常;不稀奇);凡材(普通材料);凡常(普通,一般);凡费(平常的费用);凡等(普通人);凡浅(平凡浅陋)
2.平庸。
mediocre;
巨是凡人。 —— 《资治通鉴》
凡固(平庸鄙陋);凡品(平庸的人);凡曹(平庸之辈);凡恶(平庸低劣);凡短(才能平庸,见识短浅)
名词
1.纲要,概括之辞。
outline;
请略举凡,而客自鉴其切焉。 —— 扬雄《长杨赋》
凡目(大纲与细目);凡最(总目;名目);凡要(簿书的纲要);凡号(总括的名称)
2.人世间,尘世。
this mortal world;
仙凡路阻两难留。 —— 司空图《携仙箓》
尼姑思凡;神仙下凡;凡界(人世间);凡底(人间)
3.古国名 Fan state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。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。
4.凡人,普通人 。
mortal;
凡情(凡人的情感欲望);凡身(凡人之身);凡胎浊骨(凡人的重浊躯体);凡胎(凡人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几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34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61頁,第19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符咸切,音帆。說文》:最括也。玉篇》:非一也。廣韻》:常也、皆也。正韻》:大概也。

又,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請略舉凡。【註】師古曰:凡,大指也。杜預〈《左傳》序〉:發凡以言例。

又,《玉篇》:計數也。前漢・石奮傳》:凡號奮爲萬石君。【註】師古曰:凡,最計也;總合其一門,計五人爲二千石,故號萬石君。

又,最凡,諸凡之最目也。周禮・天官・司會》〔註〕:謂簿書挈其最凡也。〈小宰〉。【疏】凡要亦是簿書,如今印契,其凡目所最處印之。

又,輕微之稱。廣韻》:凡,輕也。孟子》:待文王而後興者,凡民也。

又,國名,在濬州。春秋・隱七年》:天王使凡伯來聘。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凡、蔣、郉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

又,姓。韻會》:周公凡伯之後。

又,叶符筠切。崔駰〈達旨〉:高樹靡隂,獨木不林;隨時之宜,道貴從凡。【註】凡,常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几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4

《周禮・天官・司會註》謂簿書,挈其最凡也。

謹照原文謂字上增書字。挈字改契字。

注解

〔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几部

〔凡〕字拼音是fán,半包围结构。

〔凡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造器之模范形。①。本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。②引申义:凡是,表示概括。

〔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n] ⑴ 平常的,不出奇的⑵ 指人世间(宗教或迷信的说法)⑶ 所有的⑷ 总共⑸ 大概,要略⑹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4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浮䒦切頁碼452頁,第7

凡最括也。从二,二,偶也。从𢎜𢎜,古文及。

附注郭沫若《卜辭通纂》:「凡字,槃之初文也。象形。」

蔣注案:篆書字形似與解說不符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符芟反頁碼1062頁,第4行,第2

凡最括而言也。從二。二,其偶也。從𢎜𢎜,古文及字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一一,垂及字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才句切、浮䒦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23頁,第2許惟賢1184頁,第5

凡𢬸而言也。

段注冣各本作最。最者,犯而取也。非其義。今正。冣者,積也。才句切𢬸者,絜也。絜者,束也。絜者,麻一耑。束之成一耑也。冣𢬸者,緫聚而絜束之也。意內言外曰䛐。其意冣𢬸,其言凡也。《春秋䋣露》曰:號凡而略。名目而詳。目者,徧辨其事也。凡者,獨舉其大也。享鬼神者號一曰祭。祭之散名。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嘗,冬曰丞。獵禽獸者號一曰田。田之散名。春苗,秋蒐,冬狩。按《周禮》多言凡。六典,凡也。治典,敎典,禮典,政典,刑典,事典,目也。鄭注。言冣目者,謂其緫數也。若其他言凡祭祀,凡賓客,凡禮事,凡邦之弔事。言師掌官成以治凡。亦皆聚括之謂。舉其凡,則若网在綱。杜預之說《春秋》曰:傳之義例。緫歸諸凡。凡之言氾也。包舉氾濫一切之稱也。

𠄠𠄠,耦也。

段注耦各本作偶。今正。一二者,天地之大數也。故从二。

𢎜𢎜,古文及字。

段注見《又部》。及,逮也。从及者,取𢬸束之意。浮䒦切。古音在七部。讀扶音切。按篆體右像古文及之半。而左引筆下垂。內从一,非从二也。與說解不相應。夫許旣列之二部。明言从二。不宐乖異如是。葢轉寫旣久。譌奪之由。尠有深思者。許以先篆後古籒爲經例。先古籒後篆爲變例。變例之興,起於部首。部首爲二,則从二之凡當先列。从一之凡當後之。攷定其文。當作[⿰二𢎜]。冣𢬸而言也。从二,二耦也。从𠄎𠄎古文及。此下又云※,篆文[⿰二𢎜]。李斯省改古文。漢人行之。故許立文必如是。妄人不知。一移一奪。乃使《倉頡》所造,千古放佚。許君凡例,委於艸莽矣。江沅曰:右旁作乁。乃古文及之省也。𠂋乃二之形。而以上筆引長配右也。當云从古文及省。則得之矣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凡从囗,即人,后从人是。人相及為凡即相與也。鳳从凡聲,古鳳、凡同聲。鳳古文朋,朋友字作倗。凡从人囗,即鳳之頭去囗形耳。一倗,猶今言一幫,即最括而言也。故凡即倗字,引申為總數,凡目是也。《中庸》:「知遠之近,知風之自,知微之顯。」「風」即「凡」之誤,總綱也;「自」即「目」之誤,散目也。

白话解释

凡,最大限度地囊括,全部,一切。字形采用“二、”会义,二,代表偶数;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及”字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作,像侈口、淺腹、圈足的盛水器,是「盤」字的初文。金文承之,戰國文字增益斜筆,當是盤耳的變形。篆文承自甲骨文、金文,而上體變形。隸書承篆文,右筆下端彎起。楷書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凡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95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151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858頁
4說文校箋第600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536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98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327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6665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851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57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576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474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3147頁【補遺】第17976頁
14通訓定聲第39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188頁【崇文】第4749頁
16說文句讀第1962頁
17說文新證第905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562頁,第8字
19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175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244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