繙字详情

𭗱

fānㄈㄢ

糹部

18画

12

18画 (繙)

左右结构

VFHDW

ZPKI

22969

U 7E59

XTOL

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繙字概述

〔繙〕字拼音是(fān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8画

〔繙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番”或“糹、番”。

〔繙〕字仓颉码是VFHDW,五笔是XTOL,四角号码是22969,郑码是ZPKI

〔繙〕字的UNICODE是U+7E5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345,UTF-32:00007E59,UTF-8:E7 B9 99。

〔繙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fānㄈㄢ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反复。
repeat;
繙,繙冤也。从糸,番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[孔子]往见 老聃,而 老聃不许,于是繙十二经以说。 —— 《庄子·天道》
2.声音杂乱 。
noise;
繙纡(嘈杂,声音纷乱)
3.翻译。后作“” 。
translate;
繙译(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内容;亦指专职翻译工作的人);繙译官(专司翻译的官员);繙授(演绎引述)
4.翻动。
turn;
析波浮玉醴,换火繙银叶。 —— 宋· 吴泳《千秋岁》
5.翻阅 。
browse;
繙讨(翻阅探索);繙书(翻阅书籍);繙核(翻阅核对);繙阅(翻阅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43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939頁,第6

標點整理本: 第902頁,第1

廣韻》:附袁切;《集韻》:符袁切,𡘋音煩。說文》:寬也。廣韻》:繙,亂取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官切,音槃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廣韻》:浮袁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孚袁切;《正韻》:符艱切,𡘋音翻。類篇》:𦆯繙,風吹旗也。

又,《莊子・天道篇》:於是繙十二經,以說老耼。

注解

〔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

〔繙〕字拼音是f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番

〔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ān] ⑴ 同“翻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頁碼433頁,第4

繙冕也。从糸番聲。

附注段玉裁改「冕也」作「繙冤也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附袁切頁碼1028頁,第4行,第2

繙冕也。從糸番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584頁,第1許惟賢1124頁,第8

繙繙冤也。

段注三字句。各本無繙字。冤作冕。今補正。《玉篇》繙下曰冤也。《集韵》引《說文》同。葢謂繙字爲複字而刪之。不知繙冤爲曡韵。古語。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曰繙𥿎,亂也。是冤俗作𥿎也。《巾部》有幡㠾二篆。亦是曡韵。小兒拭觚布也。此謂亂也。仍當補亂字。下文二篆皆訓亂。

从糸。番聲。

段注附袁切。十四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煩雜當作繙。煩,頭痛也。緐,馬髦飾。

「繙冤」即繁多意。《淮南子》:「孔子繙十二經以見老聃」[一]。亦謂繙冤而厭也。

繙冤也。煩雜=繙雜。煩,頭痛也;緐,馬冠也(即緐纓之繁);二字義皆别。故繙殆為繙冤之正字(尨雜也)。繙惱。

煩雜(亂)當作繙。緐,馬髦飾;煩,頭痛也。[一]按《淮南子》無此記載,當為《莊子》之誤,《莊子•天道》:「孔子……往見老聃,而老聃不許,於是繙十二經以說。」

繙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55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1096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819頁
4說文校箋第570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513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891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17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35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729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40頁,第27字
11標注說文第547頁,第14字
12說文注箋第450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2603頁【補遺】第17900頁
14通訓定聲第299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122頁【崇文】第4485頁
16說文句讀第1864頁
17章授筆記第541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162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1199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