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字详情

tǒngㄊㄨㄥˇ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Warning: Undefined array key "⺮部" in /www/wwwroot/wap.cztjy.cn/zidian/item.php on line 184
.html title=部首⺮的汉字>⺮部

12画

6

12画 (筒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HBMR

MLD

88227

4592

4518

U 7B52

TMGK

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筒字概述

〔筒〕字拼音是(tǒng),部首是⺮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筒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𥫗、同”,五行属木。

〔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同声。本义是竹筒,粗大的竹管。

〔筒〕字仓颉码是HBMR,五笔是TMGK,四角号码是88227,郑码是MLD,中文电码是4592,区位码是4518

〔筒〕字的UNICODE是U+7B5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570,UTF-32:00007B52,UTF-8:E7 AD 92。

〔筒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685,属常用字

〔筒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tǒngㄊㄨㄥˇ

基本解释

粗大的竹管。
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。烟~。邮~。笔~。
衣服等的筒状部分。袖~儿。靴~。~裙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竹,同声。本义:竹筒,粗大的竹管。
2.同本义。
a section of thick bamboo;
筒,通箫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筒,竹管也。 —— 《三苍》筩,断竹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教吏为缿筩。 —— 《汉书·李广汉传》。注:“竹筩也,如今官受密事筩也。”?伶伦制十二筩,以听凤鸣。 —— 《汉书·律历志》
筒箭(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);筒竹(竹筒);筒炙(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。也叫“黄炙”)
3.捕鱼的器具 。
fishing gear;
筒钓(一种捕鱼的用具)
4.泛指管筒状器物。
tube-shaped container;
以筒水灌之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邮筒;笔筒;筒竹(犹鞭炮);筒车(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);筒轮(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)
5.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。
tube-shaped part of clothing, shoe or stocking;
袖筒;袜筒;长筒靴。
6.竹名 one kind of bamboo。也称“射筒竹”
量词
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。
can;
一筒米、一筒可乐等。
动词
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。
insert;
筒子皮(装订线装书册时,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,称为“筒子皮”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11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883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843頁,第7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東切,𡘋音同 —— 射筒,竹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其竹則桂箭射筒。異物志》:射筒竹,細小通長,長丈餘,無節,可爲射筒,出交趾。

又,《呂氏春秋》:黃帝命伶倫作律,次制十二筒,以別十二律。

又,《韻府》:蜀郫縣,大竹截爲筒,盛酒,閉以藕絲,包以蕉葉,信宿香達于外,曰郫筒。杜甫詩:酒憶郫筒不用沽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徒弄切,音洞 —— 簫無底也。通作洞。前漢・元帝紀》:能吹洞簫。

注解

〔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筒〕字拼音是tǒ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同

〔筒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同声。本义是竹筒,粗大的竹管。

〔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ǒng] ⑴ 粗大的竹管。⑵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⑶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弄切頁碼145頁,第24

筒通簫也。从竹同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頭貢反頁碼372頁,第7行,第1

筒通簫也。從竹同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通洞無底也。《漢書》成帝能吹洞簫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786頁,第3許惟賢350頁,第6

筒通簫也。

段注所謂洞簫也。《廣雅》云:大者二十三管無底是也。漢章帝紀。吹洞簫。如淳曰:洞者,通也。簫之無底者也。

从竹。同聲。

段注徒弄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洞簫之洞正當作筒,筒即今之簫也。

白话解释

筒,中通的箫管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同”是声旁。

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88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387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298頁
4說文校箋第192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180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651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151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263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95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16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190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150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926頁【補遺】第16724頁
14通訓定聲第139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392頁【崇文】第1565頁
16說文句讀第581頁
17章授筆記第197頁,第11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9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69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