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字详情
洞
洞字概述
〔洞〕字拼音是(dòng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同”,五行属水。
〔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同声。本义是水流急。
〔洞〕字仓颉码是EBMR,五笔是IMGK,四角号码是37120,郑码是VLD,中文电码是3159,区位码是2220。
〔洞〕字的UNICODE是U+6D1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934,UTF-32:00006D1E,UTF-8:E6 B4 9E。
〔洞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669,属常用字。
〔洞〕字异体字是䆚、硐、迵、洞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82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20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68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徒弄切,音恫。《說文》:疾流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潰渭洞河。
义又,深也、朗徹也。顏延之詩:識密鑒亦洞。
义又,通也。司馬相如〈大人賦〉: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。
义又,貫也。亦貫徹之意。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遠者括臂洞胸。
义又,洞洞,質慤貌。《禮・祭義》:洞洞乎,屬屬乎,如弗勝。
义又,洞疑,心不定也。《史記・蘇秦傳》:虛喝洞疑。
义又,幽壑曰洞。
义又,《後漢・梁冀傳》:連房洞戸。【註】洞,通也,謂相當也。
义又,洞庭,湖名。
义又,山名,在長沙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孔切;《正韻》:徒總切,𡘋音動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徒紅切;《集韻》:徒東切,𡘋音同 —— 洪洞,縣名。
义又,洚洞,水無涯貌。
义又,鴻洞,相連貌。《淮南子・天文訓》:天地鴻洞。亦作澒洞。枚乗〈七發〉:澒洞兮蒼天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徒當切,音唐。〈道藏歌〉:開度飛元眞,凝化淪空洞;帝眞始明精,號曰子元陽。
注解
〔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洞〕字拼音是d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同。
〔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同声。本义是水流急。
〔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òng] ⑴ 窟窿,深穴,孔⑵ 打洞,打成洞(穿透)⑶ 透彻地,清楚地⑷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徒弄切頁碼第367頁,第17字續丁孫
洞
疾流也。从水同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頭貢反頁碼第900頁,第2行,第1字述
疾流也。從水同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徒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196頁,第1字許惟賢第955頁,第8字
疾流也。
段注此與《辵部》迵,《馬部》駧音義同。引伸爲洞達,爲洞壑。
从水。同聲。
段注徒弄切。九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與[迵]同。
洞達乃通之借。山洞乃竇之借,東虞對轉。《素問》「洞泄」,乃疾流之本誼。
疾流也。洞達、洞壑之洞=迵。迵,通也。由通引申訓穴。
洞達字係迵之假,迵,通也。因通引申訓穴。
白话解释
洞,迅疾的流水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同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同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定作洞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洞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26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25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9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77頁,第8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38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99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710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42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40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9頁,第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61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871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912頁【補遺】第1765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0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60頁【崇文】第383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5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55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02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20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