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字详情

lǐngㄌㄧㄥˇlíngㄌㄧㄥˊ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山部

8画

5

8画 (岭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UOII

LLOW

28732

1545

3375

U 5CAD

MWYC

竖、竖折/竖弯、竖、撇、捺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点

岭字概述

〔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ǐng、líng),部首是山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岭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山、令”,五行属土。

〔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是山道;山坡。

〔岭〕字仓颉码是UOII,五笔是MWYC,四角号码是28732,郑码是LLOW,中文电码是1545,区位码是3375

〔岭〕字的UNICODE是U+5CA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725,UTF-32:00005CAD,UTF-8:E5 B2 AD。

〔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111,属常用字

〔岭〕字异体字是𡽹𡿡

汉字解释

1lǐngㄌㄧㄥˇ

基本解释

山,山脉。山~。分水~。~脊(山脊)。
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。~南(指五岭以南的广东、广西一带。亦称“岭外”、“岭表”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:山道;山坡。
2.同本义。
mountain road; slope;
岭,山道也。 —— 《说文新附》日末涧增波,云生岭逾叠。 —— 南朝 宋· 谢灵运《登上戍石鼓山》
3.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,亦泛指山峰。
mountain ridge; mountain peak;
予登岭上。 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岭外望之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溪笔谈》
翻山越岭;岭隘(山岭上险要的隘口);岭北(山峰北面;五岭之北)
4.相连的山,山脉。
mountains;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 ——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
岭阴(岭北。山的北面);岭坫(山岭屏障、边缘)
5.高大的山脉;山脉的干系 。
mountain range;
秦岭;大兴安岭;葱岭;岭梅(大庾岭上的梅花)
6.五岭的简称 the Five ridges。大庾、始安、临货、桂阳、揭阳为五岭。也专指大庾岭(别名“梅岭”)。
岭外(岭表,岭南。岭徼。五岭以南的地区);岭峤(泛指五岭地区);岭海(指广东和广西。因两广在五岭之南,临近南海,故称岭海)

2língㄌㄧㄥˊ

基本解释

〔~嵤〕山深貌。亦作“岭巆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3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309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248頁,第28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郎丁切,音零 —— 岭巆,山深貌。

又,山名。唐元結〈閔岭中樂府〉:入岭中而登玉峰。

注解

〔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

〔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ǐng、l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令

〔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山,领声。本义是山道;山坡。

〔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ǐng] ⑴ 山,山脉⑵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 [líng] ⑴ 〔~嵤〕山深貌。亦作“岭巆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良郢切頁碼307頁,第15

嶺山道也。从山領聲。

白话解释

岭,山路。字形采用“山”作边旁,“領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從山、領聲。《說文》解釋為「山道」,指有路可通到山頂的山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嶺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05頁,第14字
2陳昌治本第765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585頁
4說文校箋第392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368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1323頁,第5字
7說文探原第4560頁,第1字
8說文集注第1953頁,第2字
9說文標整第239頁,第19字
10標注說文第380頁,第12字
11說文注箋第3148頁,第1字
12說文詁林第9202頁【補編】第14912頁
13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36頁,第5字
14古字釋要第880頁,第11字
15新附通誼第41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