叱字详情

chìㄔ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口部

5画

2

5画 (叱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RP

JRR

64010

0667

6319

U 53F1

KXN

竖、横折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叱字概述

〔叱〕字拼音是(chì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5画

〔叱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𠤎”,五行属金。

〔叱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匕( bǐ )声。本义是大声呵斥。

〔叱〕字仓颉码是RP,五笔是KXN,四角号码是64010,郑码是JRR,中文电码是0667,区位码是6319

〔叱〕字的UNICODE是U+53F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489,UTF-32:000053F1,UTF-8:E5 8F B1。

〔叱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3539

〔叱〕字异体字是𠮟𠻟

汉字解释

chìㄔˋ

基本解释

大声呵斥。怒~。~问。~骂。~责。~咤(发怒的声音)。~咤风云(形容声势威力很大)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形声。从口,匕( bǐ )声。本义:大声呵斥。
2.同本义。
loudly rebuke;
叱,呵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大呵为叱。 —— 《苍颉篇》迮而吐之曰叱。 —— 《通俗文》手剑而叱之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庄公十二年》大儿初醒,夫叱大儿声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叱咤(怒喝);叱教(严格指教);叱辱(斥责侮辱)
3.呼喊;吆喝。
shout at;
回车叱牛牵向北。 ——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叱名(呼名,报名);叱令(喝令);叱叫(大声呼喝);叱嚷(叫嚷)
叹词
斥声或叫声。
cry;
喑恶叱咤。 —— 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
叱叱(呼喝声;大声指责的声音);叱咄(怒斥声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0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73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01頁,第2

集韻》:火跨切,音化 —— 開口貌。〇【按】《正字通》同「吪」,通作䚰,無據。

注解

〔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叱〕字拼音是c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𠤎

〔叱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匕( bǐ )声。本义是大声呵斥。

〔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hì] ⑴ 大声呵斥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昌栗切頁碼43頁,第26

異體𠮟

叱訶也。从口七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瞋密反頁碼131頁,第5行,第2

叱訶也。從口七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昌栗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37頁,第3許惟賢105頁,第6

叱訶也。

段注訶,大言而怒也。

从口。七聲。

段注昌栗切。十二部。

白话解释

叱,呵斥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七”作声旁。

叱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1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12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07頁
4說文校箋第58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51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7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331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825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76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3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57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450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2219頁【補遺】第16316頁
14通訓定聲第254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31頁【崇文】第521頁
16說文句讀第168頁
17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120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142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