馀字详情
馀
馀字概述
〔馀〕字拼音是(yú),部首是饣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馀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饣、余”,五行属土。
〔馀〕字仓颉码是NVOMD,五笔是QNWT86,QNWS98,四角号码是28794,郑码是OXOM,中文电码是7411,区位码是6637。
〔馀〕字的UNICODE是U+998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9296,UTF-32:00009980,UTF-8:E9 A6 80。
〔馀〕字异体字是餘、𠎳、𩟳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8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頁,第13字
音《唐韻》:以諸切;《集韻》:羊茹切;《韻會》:羊諸切;《正韻》:雲居切,𡘋音餘。《說文》:語之舒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我也。
义又,四月爲余月。
义又,接余,荇菜也。
义又,《前漢・匈奴傳》: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,比余㊟〔《史記・匈奴例傳》作:服繡袷綺衣﹑繡袷長襦﹑錦袷袍各一,比余一。《漢書・匈奴例傳》作:服繡袷綺衣、長襦、錦袍各一,比疏一〕。【註】比余,髮之飾也。
义又,姓。由余之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詳於切,音徐 —— 余吾,水名,在朔方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同都切,音徒 —— 《史記》檮余,匈奴山名。
音又,于遮切,音邪 —— 褒余,蜀地名。一作褒斜。〈漢陽厥𥓓〉褒斜作褒余。
音又,叶演女切,音與。《楚辭・九思》:鷃雀列兮讙譁,雊𨿜鳴兮聒余;抱昭華兮寶車,欲衒鬻兮莫取。
义又,與餘同。《周禮・地官》:委人,凡其余聚以待頒賜。【註】余同「餘」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8頁,第14字
《集韻》羊茹切,《韻會》羊諸切,
謹按集韻余字音羊諸切,不音羊茹切。羊茹切三字謹省。
注解
〔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余〕字拼音是y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𫢉、八、;、亼、朩。
〔余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食,余声。本义是饱足。
〔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文言代词,我:“~将老”。⑵ 剩下来的,多出来的⑶ 十、百、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⑷ 后:“劳动之~,欢歌笑语。”⑸ 农历四月的别称。⑹ 姓。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下 部首: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01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20頁,第2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16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:以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羊諸切;《正韻》:雲俱切,𡘋音余。《說文》:饒也。《玉篇》:殘也。《廣韻》:賸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冢宰》㊟〔《周禮・天官冢宰・大宰》〕:九賦斂財賄,九曰幣餘之賦。【註】幣餘,百工之餘。《左傳・文元年》:歸餘于終。又,《孟子》:餘夫二十五畝。【註】一夫,上父母,下妻子,以五口八口爲率;如有弟,是餘夫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小司徒》:凡國之大事,致民;大故,致餘子。【註】餘謂羡也。鄭康成謂:餘子,卿大夫之子,當守於王宮者也。《左傳・宣二年》:又宦其餘子。【註】餘子,嫡子之母弟。
义又,國名。《春秋・莊二年》: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。【註】於餘丘,國名。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二年》:莒敗齊師于壽餘。
义又,舟名。《左傳・昭十七年》:楚大敗吳師,獲其乗舟餘皇。
义又,草名。《山海經》:招搖山有草,如韭,靑花,名祝餘,食之不飢。
义又,姓。晉有餘頠、餘文仲。又,梁餘、夫餘,俱複姓。見《姓譜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余遮切,音耶。《莊子・讓王篇》:緒餘以治天下國家。【徐邈註】緒餘,殘也;緒音奢,餘音耶。
音又,叶夷周切,音由。韓愈〈駑驥〉詩:嘶鳴當大路,志氣若有餘;騏驥生絕域,自矜無匹儔。
音又,叶羊遇切,音裕。古詩:新人工織縑,舊人工織素;織縑日一疋,織素五丈餘。
义《正字通》:按,《周禮・地官・委人》凡其余聚以待頒賜,本作公㊟〔本作餘〕,因聲近譌作余,故註云:余當爲餘,謂縣都畜聚之物。據本註,餘不當作余。《正韻》四魚餘字註引《周禮》餘亦作余,合余餘爲一,非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下 部首:食部
愛日堂藏本: 第84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9頁,第21字
《周禮・天官・冢宰》九賦斂財賄。九曰幣餘之賦。〔註〕幣餘,百工之餘。
謹照原文九賦上增以字。註上增鄭字。註下省幣餘二字。
《莊子・讓王篇》緒餘以治天下國家。《徐邈註》緒餘,殘也。
謹照原文改其緒餘以爲國家。徐邈註改司馬彪註。
《古詩》新人工織縑,舊人工織素。織縑日一疋,織素五丈餘。
謹照原詩舊人改故人。
注解
〔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下,康熙部首是食部。
〔餘〕字拼音是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飠、余。
〔餘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食,餘聲。本义是飽足。
〔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豐足;寬裕。《説文•食部》:“餘,饒也。”⑵ 剩,多出來:餘糧。《廣雅•釋詁四》:“餘,盈也。”《廣韻•魚韻》:“餘,賸也。”⑶ 殘剩;零散:殘渣餘孽。《玉篇•食部》:“餘,殘也。”⑷ 末;非主要的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導弱水至于合黎,餘波入于流沙。”⑸ 其他的,以外的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餘,皆也。”⑹ 長久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餘,久也。”⑺ 整數後余計的零頭尾數。《字彙•食部》:“餘,畸也。”⑻ 代詞。表示第一人稱。同“余”。《史記•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定心廣志,餘何畏懼兮?”⑼ 鹽。《越絶書•越絶外傳記地傳》:“越人謂鹽曰餘。”⑽ 姓。《元和姓纂》卷二:“晋有餘頠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以諸切頁碼第165頁,第2字續丁孫
餘
饒也。从𠊊余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以虛反頁碼第412頁,第3行,第2字述
饒也。從食余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老子》曰:『餘食贅行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以諸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883頁,第5字許惟賢第392頁,第4字
饒也。从食。余聲。
段注以諸切。五部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秦簡。字從食、余聲。篆文字形與此同。《說文》:「餘,饒也。」「饒,飽也。」段注:「饒者,甚飽之詞也。引以為凡甚之偁。」隸楷字形均承篆文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余。
餘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26頁,第1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25頁,第5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3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10頁,第2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03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22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266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844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059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29頁,第2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09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70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391頁【補遺】第1679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6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33頁【崇文】第17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647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362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521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