霰字详情

xiànㄒㄧㄢˋ
二级汉字通用字

雨部

20画

12

20画 (霰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MBTBK

FVQM

10248

7213

8617

U 9730

FAET

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撇、捺

霰字概述

〔霰〕字拼音是(xiàn),部首是雨部,总笔画是20画

〔霰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雨、散”或“、散”,五行属金。

〔霰〕字仓颉码是MBTBK,五笔是FAET,四角号码是10248,郑码是FVQM,中文电码是7213,区位码是8617

〔霰〕字的UNICODE是U+973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704,UTF-32:00009730,UTF-8:E9 9C B0。

〔霰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6425

〔霰〕字异体字是𩃂𩃝𩄧𩅤𩆥

汉字解释

xiànㄒㄧㄢˋ

基本解释

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,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(形声。从雨,散声。本义:雪珠) 同本义。亦称“graupel; sleet 夜深烟火灭,霰雪落纷纷。——白居易《秦中吟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96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378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1368頁,第15

唐韻》:蘇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先見切,𡘋先去聲。說文》:稷雪也。从雨,散聲。詩・小雅》:如彼雨雪,先集維霰。【箋】將大雨雪,始必微溫,雪自上下,遇縕氣而搏,謂之霰。大戴禮》:陽之專氣爲霰。【註】隂氣在雨水,凝滯爲雪;陽氣薄之,不相入,散而爲霰。故《春秋榖梁》說曰:霰者,陽脅隂之符也。釋名》:霰,星也。水雪相搏,如星而散也。𡌨》:閩俗謂之米雪,言其霰粒如米,所謂稷雪,義蓋如此。今名濇雪,亦名濕雪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佛之外道曰霰尼。見《楞嚴經》。

說文》或作䨘,《玉篇》亦作𩆵,《集韻》或作霚。
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804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17

《詩・小雅》如彼雨雪,先集維霰。《箋》將大雨雪,始必微溫,雪自上下,遇縕氣而搏,謂之霰。

謹照原文縕氣改溫氣。

注解

〔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

〔霰〕字拼音是x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散

〔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àn] ⑴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,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穌甸切頁碼384頁,第16

異體

䨷稷雪也。从雨𢿨聲。

䨘䨷或从見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䨷,今經典《詩・頍弁》『先集維霰』作霰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息茜反頁碼932頁,第5行,第1

䨘稷霄也。從雨散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如彼雨雪,先集惟霰。」郭璞以爲,雨雪雜下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932頁,第6行,第1

霰或從見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穌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287頁,第4許惟賢995頁,第6

䨘稷䨮也。

段注謂雪之如稷者。《毛詩傳》曰:霰,暴雪也。暴當是黍之字誤。俗謂米雪,或謂粒雪皆是也。曾子曰:陽之專氣爲霰。詩箋云:將大雨雪。始必微溫。雪自上下。遇溫氣而團。謂之霰。久之寒勝則大雪矣。

从雨。𢿱聲。

段注穌甸切。十四部。

霰或从見。

段注見聲。

霰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59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968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730頁
4說文校箋第502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455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167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83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66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43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01頁,第21字
11標注說文第483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403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341頁【補遺】第17726頁
14通訓定聲第301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01頁【崇文】第4001頁
16說文句讀第1640頁
17說文新證第815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336頁,第2字
19古字釋要第1064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