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字详情
纤
纤字概述
〔纤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xiān、qiàn),部首是纟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纤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纟、千”,五行属金。
〔纤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,千声从糸( mī ),细丝,表微小。本义是细小。
〔纤〕字仓颉码是VMHJ,五笔是XTFH,四角号码是22140,郑码是ZME,中文电码是4960,区位码是4743。
〔纤〕字的UNICODE是U+7EA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420,UTF-32:00007EA4,UTF-8:E7 BA A4。
〔纤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91,属常用字。
〔纤〕字异体字是䊹、縴、纖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36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36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99頁,第1字
音《廣韻》:苦堅切;《集韻》:輕煙切,𡘋音牽 —— 縴𦃇,惡絮。
注解
〔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縴〕字拼音是qi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牽。
〔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ān] ⑴ 惡絮。㈡ [qiàn] ⑴ 拉船前行的繩子。⑵ 牽牲口的繩索。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5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43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06頁,第32字
音《廣韻》:息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思廉切,𡘋音暹。《說文》:細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纖,小也。繒帛之細者謂之纖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篚𤣥纖縞。【傳】纖,細也。《楚辭・招魂》:被文服纖,〔註〕纖謂羅縠也。
义又,《禮・閒傳》:禫而纖。【註】黑經白緯曰纖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纖七日釋服。【註】纖,細布衣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輪人》:望其輻,欲其揱爾而纖也。【註】揱纖,殺小貌。
义又,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蜚纖垂髾。【註】纖,袿衣飾。
义又,《史記・貨殖傳》:周人既纖。【註】纖,儉嗇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將廉切,音殲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其𠛬罪,則纖剸。【註】纖,讀爲殲;殲,刺也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師咸切,音攕 —— 與孅通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至孅至悉也。【註】師古曰:孅與纖同。
注解
〔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纖〕字拼音是xi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韱。
〔纖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糸韱聲,細絲,表微小。本义是細小。
〔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ān] ⑴ 細小;微細。《書•禹貢》:“厥篚玄纖縞。”⑵ 細紋織物。《楚辭•招魂》:“被文服纖,麗而不奇些。”⑶ 祭服的顏色,黑經白緯。《禮記•間傳》:“禫而纖。”⑷ 衣薄貌。戰國宋玉《神女賦》:“振繡衣,被桂裳。襛不短,纖不長。”⑸ 纖維;細絨。晋張望《蜘蛛賦》:“吐自然之纖緒,先皇羲而結網。”⑹ 吝嗇。《史記•貨殖列傳》:“周人既纖,而師史尤甚。”⑺ 袿衣飾。《史記•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揚袍卹削,蜚纖垂髾。”⑻ 削小貌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輪人》:“望其輻,欲其揱爾而纖也。⑼ 將肉搗碎醃漬。《釋名•釋飲食》:“雞纖,細擗其腊令纖,然後漬以酢也。兔纖亦如之。”⑽ 手美貌。《玉臺新詠•宋子侯〈董嬌嬈〉》:“不知誰家子,提籠行采桑。纖手折其枝,花落何飄颺!”⑾ 偏狹;巧偽。隋王通《中説•事君篇》:“謝庄、王融,古之纖人也,其文碎。”⑿ 古代計量單位。①一寸或一兩的千萬分之一。《算法統宗•零數》:“寸、分、釐、毫、絲、忽、微、纖、沙、塵、埃。” ②記時單位。清阮元《疇人傳•湯若望》:“太陽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一十九微四十九纖三十六芒,最高一年行四十五秒。”㈡ [jiān] ⑴ 通“殲”。刺。《禮記•文王世子》:“公族其有死罪,則磬于甸人;其刑罪,則纖剸。”⑵ 通“籤”。用竹木削成的細小而端尖的小棍。晋陸雲《與兄平原書》:“疏枇剔齒,纖綖皆在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廉切頁碼第432頁,第38字續丁孫
纖
細也。从糸韱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息廉切頁碼第1028頁,第3行,第1字述
細也。從糸韱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廉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582頁,第8字許惟賢第1124頁,第4字
𥿳也。
段注細者,𣁋也。《魏風》。摻摻女手。《韓詩》作纖纖女手。《毛傳》曰:摻摻猶纖纖也。《尙書》。厥篚玄纖縞。鄭注。纖,細也。《漢文紀》。遺詔纖七日,釋服。服虔注。纖,細布。凡細謂之纖。其字或作孅。《漢・食貨志》如此。《荀卿子》纖驪,《列子》作盜驪。《穆天子傳》盜驪。郭注爲馬細頸。驪,黑色也。《廣雅》作駣𩧋。駣者,镺𨱵脩長之謂。盜駣同聲。纖駣同義也。
从糸。韱聲。
段注息廉切。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「纖驪(馬細頸)」,或作「盜驪」談宵對轉。
白话解释
纤,细小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韱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糸、韱(ㄒㄧㄢ xiān)聲。從「糸」,指像絲一樣的細;「韱」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書形體稍有變化,楷書從篆文來。
纖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55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96頁,第4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1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70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12頁,第2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90頁,第7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7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352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28頁,第5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0頁,第2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47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05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598頁【補遺】第1790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494頁,第5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22頁【崇文】第448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63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40頁,第7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161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98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