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字详情

ㄒㄩ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雨部

14画

6

14画 (需)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MBMBL

FVGL

10227

7194

4872

U 9700

FDMJ

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、撇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竖

需字概述

〔需〕字拼音是(xū),部首是雨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需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雨、而”或“、而”,五行属金。

〔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雨而声。“需”指遇雨,停在那里等待。本义是等待。

〔需〕字仓颉码是MBMBL,五笔是FDMJ,四角号码是10227,郑码是FVGL,中文电码是7194,区位码是4872

〔需〕字的UNICODE是U+970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656,UTF-32:00009700,UTF-8:E9 9C 80。

〔需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3095,属常用字

〔需〕字异体字是𦓔𩂉

汉字解释

ㄒㄩ

基本解释

必得用。~求。~要。必~。急~。
必得用的财物。军~。民~。
等待。
迟疑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会意。从雨而声。“”指遇雨,停在那里等待。本义:等待。
2.同本义。
await;
需,须也。 —— 《易·需》。传:“需者,待也。”聂许闻之需役。 —— 《庄子·大宗师》九江需次今几年,去去渌水依红莲。 —— 宋· 楼钥《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》略举数端,以需善择。 —— 清· 包世臣《文谱》
需次(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);需铨(等待铨选录用)
3.需要。
need; demand; want;
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按需分配;必需;需用(需要的用度)
4.索取。
ask for;
只为前日毛延寿,指写丹青,遍需金帛。 —— 明· 陈玉阳《昭君出塞》需,索也。 —— 《古今韵会举要》
需勒(勒索)
5.迟疑;观望。
hesitate;
率故多尤,需为事贼。 —— 《文心雕龙》
需缓(迟缓);需滞(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)
6.应该;必然。
should; ought to; inevitable;
儒者本无所谓教,达而在上,穷而在下,需不能出此范围。 —— 清· 王韬《原道》
需要。
名词
需用的东西。
necessaries;
与民均纳供需。 —— 《元史·成宗纪二》
军需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85頁,第18

同文書局本: 第1373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363頁,第18

唐韻》:相兪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詢趨切,𡘋音須。說文》:𩓣也。遇雨不進,止𩓣也。从雨,而聲。》曰:雲上于天,需。【註】徐鉉曰:李陽冰據《》「雲上于天」云當从天。然諸本皆从而,無从天者。玉篇》:卦名。易・需彖》:需,須也,險在前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輈人,行數千里,馬不契需。【疏】從《易・需卦》之需。【釋文】音須。莊子・徐無鬼》:濡需者,豕蝨是也。【註】濡則不去,需則有待。

又,《集韻》:一曰疑也。韻會》:遲疑需待也。左傳・哀十四年》:需,事之賊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索也。又,《字彙》:姓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汝朱切,音儒 —— 韋柔滑貌。戰國策》:其需弱者來使,則王必聽之。【註】需,音儒。集韻》或作𠟺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乳兗切,音耎。集韻》本作𨋚,柔也。或作輭、軟、濡,通作耎。韻會》本作㓴,或作𠟺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鮑人,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。【註】故書需作𠟺𠟺,讀爲柔需之需。【釋文】需,人兗反。

又,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弓人》:薄其帤則需。【註】需,謂不充滿。【疏】需襦不進,故爲不充滿。陸云:罷需。

又,《集韻》:奴亂切,音糯 —— 弱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馬不契需。【註】需,讀爲畏需之需。【釋文】又,乃亂反。集韻》本作偄,或作愞、懦、燸、耎。

又,《韻會補》:鄭𤣥周易註》:需,讀爲秀 —— 陽氣秀而不直前者,畏上坎也。

注解

〔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

〔需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而

〔需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雨而声。“需”指遇雨,停在那里等待。本义是等待。

〔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ū] ⑴ 必得用⑵ 必得用的财物⑶ 等待。⑷ 迟疑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俞切頁碼385頁,第19

需𩓣也。遇雨不進,止𩓣也。从雨而聲。《易》曰:「雲上於天,需。」

鉉注臣鉉等案:李陽冰據《易》「雲上於天」云:「當从天」,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,無有从天者。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雨、从天。天,顛也,會人遇雨止立等待之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四于反頁碼935頁,第4行,第2

需𩓣也,遇雨不進而止𩓣也。從雨而聲。《易》曰:「雲上于天需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「需事之下也,然則需遅疑。」𩓣,待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俞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296頁,第2許惟賢999頁,第2

需䇓也。

段注䇓者,待也。以㬪韵爲訓。《易・彖傳》曰:需,須也。須卽䇓之叚借也。《左傳》曰:需,事之賊也。又曰:需,事之下也。皆待之義也。凡相待而成曰需。

遇雨不進止䇓也。从雨而。

段注遇雨不進,說从雨之意。而者,䇓之意。此字爲會意。各本作而聲者,非也。《公羊傳》曰:而者何。難也。《穀梁傳》曰:而,緩辭也。而爲遲緩之辭,故从而。而訓須。須通䇓。从而猶从䇓也。《春秋經》。已丑。葬我小君頃熊雨。不克葬。庚寅。日中而克葬。是从雨而之證也。相俞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易曰:雲上于天需。

段注《易・需卦・象傳》文。此偁易以證从雨之意。雲上于天者,雨之兆也。宋衷曰:雲上于天,需時而降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从而者,而乃須也,非若段訓所引「難也」「緩辭也」之謂,實乃同聲假借。如以亏為丂,以頁為首,則需即為須也,宛如日本訓讀。

古人之字意同而音不同者亦可借。如丂,古文以為于字,聲異而誼同,頁(稽首之稽),古文以為首字。需从而聲者,蓋借而為須(而、須本一物。夏案:須又䇓之借),其實須聲也,與訓讀相似,段說未是。

須而一物,从而者,或即从須也。如丂【考】亏【于】、頁【起】首,皆異音同義,古時亦得相假借。

白话解释

需,等待。遇雨无法前进,停下等待。字形采用“雨”作边旁,采用“而”作声旁。《易经》上说:“云上升到天顶,就是‘需’。”

字形解说

金文作,像人在雨下,從雨、從天;天,像正面立人形,並突顯頭部。《說文‧雨部》:「需,也。遇雨不進,止也。从雨、而。」,等待。需,指遇雨無法前進,止立等待雨停。戰國楚簡立人形已作「而」形。「天」、「而」戰國文字多見淆混。《說文》篆文作「」,將「天」訛變作「而」,隸書〈孔彪碑〉作「」,逕從「而」。從雨,表示外出遇雨;從而,表示等待雨停之人,表示人外出遇雨,等待雨停之意,本義為等待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需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61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972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732頁
4說文校箋第504頁,第18字
5說文考正第457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168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84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68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46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02頁,第29字
11標注說文第485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404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381頁【補遺】第17731頁
14通訓定聲第1449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006頁【崇文】第4021頁
16說文句讀第1647頁
17說文新證第818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474頁,第8字
19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365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068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