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字详情
徐
徐字概述
〔徐〕字拼音是(xú),部首是彳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徐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彳、余”,五行属金。
〔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彳( chì 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是慢步走。
〔徐〕字仓颉码是HOOMD,五笔是TWTY86,TWGS98,四角号码是28294,郑码是OIOM,中文电码是1776,区位码是4876。
〔徐〕字的UNICODE是U+5F9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4464,UTF-32:00005F90,UTF-8:E5 BE 90。
〔徐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976,属常用字。
〔徐〕字的近义词是缓,反义词是疾,异体字是俆、𨑦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78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67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12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:似魚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祥余切;《正韻》:祥於切,𡘋序平聲。《說文》:安行也。《玉篇》:威儀也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其虛其徐,威儀容止也。【註】雍容都雅之貌。《莊子・應帝王》: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。【音義】徐徐,安穩貌。
义又,通作邪。《詩・鄘風》:其虛其邪。【箋】邪,讀如徐。【疏】虛徐者,謙虛閑徐之義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緩也。《廣雅》:遲也。《孟子》:子謂之姑徐徐云爾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州名。《書・禹貢》:海岱及淮惟徐州。《爾雅・釋地》:濟東曰徐州。【疏】淮海閒其氣寬舒,稟性安徐,故曰徐。《釋名》:徐舒也。土氣舒緩也。
义又,國名。《左傳・昭元年》:周有徐奄。【註】二國皆嬴姓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臨淮郡有徐縣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辰曰執徐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自顓頊之後,春秋時,徐偃王假行仁義,爲楚文王所滅,其後氏焉,出東海,高平,東莞,琅邪,濮陽五望。
注解
〔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徐〕字拼音是x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余。
〔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彳( chì 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是慢步走。
〔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ú] ⑴ 缓,慢慢地⑵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似魚切頁碼第56頁,第22字續丁孫
徐
安行也。从彳余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似虗反頁碼第163頁,第2行,第1字述
安行也。從彳余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其虚其徐。」又古國本從邑亦通,作「徐徐」。顓頊後其裔孫生大業,大業生臯陶,臯陶生伯益。臯陶之後爲士師,爲李氏。伯益之後分封爲徐,在東海郡東方,仁方也,有君子國,故孔子欲居九夷。至偃王(一曰隱王),王仁,諸侯歸之王,不能距遂君之。周穆王聞而自西荒逃歸,王不忍聞以太王之義而去之,使周穆不失國,隱王之力也。乃東之海中潢池,得地千里而居之,以化其民爲仁義,故徐氏有四望:高平、北海、彭城、東海,而以東海爲上望也。徐者舒緩之名也,故其後雖爲武,未嘗無君子之風,徐宣立盆子是也。然則古徐字雖作䣄,其義出於此字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似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03頁,第5字許惟賢第136頁,第4字
安行也。从彳。余聲。
段注似魚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徐,安稳缓行。字形采用“彳”作边旁,“余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字形從邑、余聲。邑為邦國,余為語氣舒緩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戰國文字則改邑為彳,而為篆文至楷書各字形之所本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徐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09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62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3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77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71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50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432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085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7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44頁,第2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77頁,第1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8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608頁【補遺】第1637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66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63頁【崇文】第6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22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87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09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