絮字详情
絮
絮字概述
〔絮〕字拼音是(xù),部首是糸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絮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如、糸”,五行属金。
〔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( mì ),如声。本义是粗丝绵。
〔絮〕字仓颉码是VRVIF,五笔是VKXI,四角号码是46903,郑码是ZMJZ,中文电码是4825,区位码是4885。
〔絮〕字的UNICODE是U+7D6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110,UTF-32:00007D6E,UTF-8:E7 B5 AE。
〔絮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809,属常用字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0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3頁,第1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6頁,第1字
音《廣韻》:息御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息據切,𡘋音楈。《說文》:敝緜也。《釋名》:絮,胥也,胥久故解落也。《急就篇》〔註〕:漬繭擘之精者曰緜,粗者曰絮。今則謂新者爲緜,故者曰絮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九十以上賜帛,人二疋,絮三斤。【註】師古曰:絮,綿也。
义又,《史記・絳侯世家》: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【註】應劭曰:陌額絮也。晉灼曰:《巴蜀異物志》謂頭上巾爲冒絮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抽據切;《集韻》:楮御切;《韻會》:摛據切,𡘋音悇。《禮・曲禮》:⽏絮羹。【註】絮,猶調也。【釋文】謂加以鹽梅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乃亞切,音䏧。《集韻》:企夜切,音㰤 —— 絲棼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尼據切,音女 —— 姓也。《前漢・張敞傳》:敞使賊捕掾絮舜有所案驗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人余切,音如 —— 姓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女加切,音挐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絮〕字拼音是x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如、糸。
〔絮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糸( mì ),如声。本义是粗丝绵。
〔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ù] ⑴ 棉花的纤维⑵ 古代指丝的纤维,特指熟丝。⑶ 像棉絮的东西⑷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、丝绵等⑸ 连续重复,惹人厌烦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據切頁碼第438頁,第15字續丁孫
絮
敝緜也。从糸如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息據切頁碼第1038頁,第4行,第1字述
敝緜也。從糸如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息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634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46頁,第8字
敝緜也。
段注緜者,聯𣁋也。因以爲絮之偁。敝者,敗衣也。因以爲孰之偁。敝緜,孰緜也。是之謂絮。凡絮必絲爲之。古無今之木緜也。以絮納袷衣閒爲袍曰褚。亦曰裝。褚亦作著。以麻縕爲袍亦曰褚。
从糸。如聲。
段注息據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絮,破旧的丝绵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“如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上「如」下「糸」。篆文從糸、如聲。從「糸」,指像絲一樣可製衣的材質;「如」表示音讀,也兼有像的意思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絮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66頁,第9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14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3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81頁,第2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20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922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23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46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70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5頁,第3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7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92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773頁【補遺】第17925頁【補編】第1490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06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41頁【崇文】第456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98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39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13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