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字详情
雍
雍字概述
〔雍〕字拼音是(yōng),部首是亠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雍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亠、𱁈”,五行属土。
〔雍〕字仓颉码是YVHG,五笔是YXTY,四角号码是00215,郑码是SZZN,中文电码是7167,区位码是5126。
〔雍〕字的UNICODE是U+96C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605,UTF-32:000096CD,UTF-8:E9 9B 8D。
〔雍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5551。
〔雍〕字异体字是雝、𨿟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隹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69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66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55頁,第1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於容切,音廱。《玉篇》:和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黎民於變時雍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戊曰著雍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》:四方有水曰雍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漁陽郡雍奴縣。
义又,《前漢・中山靖王傳》:雍門子壹微吟。【註】張晏曰:齊之賢者,居雍門,因以爲號。蘇林曰:六國時人,名周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祭仲壻雍糾。見《左傳・桓十五年〉。 音又,《集韻》:通作雝。班固〈兩都賦〉:乃流辟雍。〇【按】《禮・王制》作辟雝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委勇切,音壅。《周禮・秋官・司𡨥》:雍氏。【註】謂隄防止水者也。【釋文】雍,於勇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祐也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雍神休。【註】晉灼曰:雍,祐也。師古曰:雍,聚也。雍讀曰擁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於用切,音㙲。《廣韻》:九州名。雍,擁也。東崤,西漢,南裔,北居庸,四山之所擁翳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黑水西河惟雍州。【釋文】雍,於用切。〇【按】《爾雅・釋地》作雝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國名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郜雍曹滕。【註】雍國,在河內山陽縣。【釋文】雍,於用反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《韻會》:文王子雍伯之後。
注解
〔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隹部。
〔雍〕字拼音是yō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亠、𱁈。
〔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ōng] ⑴ 和谐。⑵ 古同“壅”,遮蔽,壅塞。⑶ 古同“拥”,拥有。⑷ 〔~~〕a.鸟和鸣声,如“~~鸣雁”;b.乐声和谐,如“听庙中之~~”。⑸ 〔~容〕文雅大方,从容不迫的样子,如“~~大雅”。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於容切頁碼第112頁,第17字續丁孫
雝
雝渠也。从隹邕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雝,經典多用為雝和、辟雝。隸作雍。」鈕樹玉校錄:「《繫傳》𪆫作渠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从隹,吕(宮的初文)聲,或从水,羅振玉以為『古辟雍字如此』。吕形或省其一作囗形。戰國秦楚文字『吕』形訛為『邑』形,為後世隸楷所本。"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宛封反頁碼第294頁,第5行,第1字述
雝渠也。從隹邕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於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569頁,第1字許惟賢第254頁,第9字
雝渠也。
段注渠《鳥部》作𪆫。鉉本同。
从隹。邕聲。
段注於容切。九部。《經典》多用爲雝和,辟雝。𣜩作雍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其鳴雝雝,故假為雝和,辟廱(四面水,中土,本字為邕)。冉雍=雍樹(《漢書•夏侯嬰傳》),[字]仲弓=躬。
因其聲雝雝,故假為(引申?)雝和(?)。辟雝者,水擁起也,當作邕。《漢書•夏侯嬰傳》「雍樹」者,抱小兒也。冉雍字仲弓者,雍即雍樹之雍,弓乃躬之借字也。
雍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21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00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3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49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43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03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866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02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73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89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46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110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040頁【補遺】第1660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0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94頁【崇文】第117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2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87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60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110頁,第4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37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