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字详情
咏
咏字概述
〔咏〕字拼音是(yǒng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咏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永”,五行属土。
〔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永声。又作“詠”。本义是曼声长吟;歌唱。
〔咏〕字仓颉码是RINE,五笔是KYNI,四角号码是63092,郑码是JSK,中文电码是0737,区位码是5129。
〔咏〕字的UNICODE是U+548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647,UTF-32:0000548F,UTF-8:E5 92 8F。
〔咏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01,属常用字。
〔咏〕字异体字是永、詠、𠰿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3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85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3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爲命切,音泳。《說文》本作詠,歌也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彈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風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適饌省醴,養老之珍具,遂發咏焉。【註】發咏,謂以樂納之。
音又,《集韻》或作永。《詩・魏風》:誰之永號。《釋文》作咏。〇【按】《玉篇》、《廣韻》諸書本作咏。《字彙》作咏,从二水,附六書,非,今改正。
注解
〔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咏〕字拼音是y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永。
〔咏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口,永声。又作“詠”。本义是曼声长吟;歌唱。
〔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ǒng] ⑴ 唱,声调有抑扬地念⑵ 用诗词等来描述,抒发感情⑶ 指诗词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爲命切頁碼第72頁,第1字續丁孫
詠
歌也。从言永聲。
咏
詠或从口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于柄反頁碼第202頁,第6行,第1字述
歌也。從言永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:『歌永言。』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02頁,第6行,第2字述
詠或從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爲命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7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70頁,第4字
歌也。
段注《堯典》曰:歌永言。《樂記》曰:歌之爲言也。長言之也。說之,故言之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
从言。永聲。
段注爲命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詠或从口。
白话解释
咏,歌吟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“永”作声旁。“咏”,有的“詠”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写作“咏”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口、永聲。篆文從言、永聲,或體從口、永聲。隸書、楷書從言、永聲。「詠」的本義為長聲歌唱、吟唱,因此從「言」(或「口」,言是用口發聲,義屬同類)表義;從「永」聲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永」字的本義是河水長流,歌咏必需拉長聲,就像河水長流,因此「詠」從「永」聲有兼義的功能。各形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詠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43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04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6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98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92頁,第1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24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565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318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483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58頁,第2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98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73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007頁【補遺】第1644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77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02頁【崇文】第8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81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48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60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