阻字详情
阻
阻字概述
〔阻〕字拼音是(zǔ),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阻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阝、且”或“⻖、且”,五行属金。
〔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阜( jù )声,且( jǔ )声。“阜”是土山,与高下险阻有关。本义是险要的地方。
〔阻〕字仓颉码是NLBM,五笔是BEGG,四角号码是77212,郑码是YLC,中文电码是7091,区位码是5572。
〔阻〕字的UNICODE是U+963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8459,UTF-32:0000963B,UTF-8:E9 98 BB。
〔阻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915,属常用字。
〔阻〕字异体字是岨、跙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226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47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36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:側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壯所切,𡘋音俎。《說文》:險也。《廣韻》:隔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德行恆𥳑以知阻。《詩・秦風》:遡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又,〈商頌〉:罙入其阻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司險》: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。《釋名》:山巇曰險,水隔曰阻。若泛言,則山、水通用。《集韻》同「岨」。
义又,《釋名》:水出其後曰阻丘,此以水爲險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阻、艱,難也。《書・舜典》:黎民阻饑。
义又,止也。《讀書通》:通作沮。《詩・小雅》:亂庶遄沮。《禮・儒行》:沮之以兵。《正字通》𡘋與阻同。
义又,《左傳・隱四年》:州吁阻兵而安忍。【註】阻,恃也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阻法度之威,以督責於下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疑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憂也。
义又,與淹通。《史記・魯世家》:勤勞阻疾。【註】徐廣曰:阻作淹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莊助切,音詛。《廣韻》:馬阻蹄,《集韻》:行不正也。本作跙,亦作𨆄。
注解
〔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。
〔阻〕字拼音是z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且。
〔阻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阜( jù )声,且( jǔ )声。“阜”是土山,与高下险阻有关。本义是险要的地方。
〔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ǔ] ⑴ 险要的地方:“马陵道狭,而旁多~隘,可伏兵”。⑵ 拦挡⑶ 艰难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側呂切頁碼第479頁,第17字續丁孫
阻
險也。从𨸏且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側所反頁碼第1119頁,第3行,第1字述
險也。從𨸏且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側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25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71頁,第7字
險也。从𨸏。且聲。
段注《大射儀》。且左還母周。注曰:古文且爲阻。《堯典》古文。黎民俎飢。鄭注云:俎讀曰阻。是皆古文叚借字也。側呂切。五部。
白话解释
阻,险峻高山。字形采用“左耳旁”(阜),“且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從阜、且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:「阻,險也。」「險,阻難也。」隸、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。
阻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50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26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1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40頁,第1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70頁,第1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25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543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11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02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0頁,第1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15頁,第1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07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937頁【補遺】第1808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73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70頁【崇文】第50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99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798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316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