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字详情

jiànㄐㄧㄢˋ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金部

13画

5

22画 (鑒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LIC

KDMP

28109

7003

2888

U 9274

JTYQ

竖、竖、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横

鉴字概述

〔鉴〕字拼音是(jiàn),部首是金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鉴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𰀢、金”,五行属金。

〔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金,监声。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。

〔鉴〕字仓颉码是LIC,五笔是JTYQ,四角号码是28109,郑码是KDMP,中文电码是7003,区位码是2888

〔鉴〕字的UNICODE是U+927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7492,UTF-32:00009274,UTF-8:E9 89 B4。

〔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894,属常用字

〔鉴〕字异体字是𨰲

汉字解释

jiànㄐㄧㄢˋ

基本解释

镜子。
照。光可~人。
观察,审察。~别。~定。~赏。~于(看到,觉察到)。台~(书信用语,表示请人看信。亦作“惠鉴”、“钧鉴”)。~往知来。
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。借~。~戒。前车之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形声。从金,监声。本义: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。
2.同本义。
basin;
鑑,大盆也,一曰鑑诸,可以取明水于月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徐灏曰:“鑑,古祇作堅,从皿以盛水也。其后范铜为之,而用以照形者,亦谓之鑑,声转为镜。”鑑谓之镜。 —— 《广雅》借明于鑑以炤之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主术》我心匪鑒。 —— 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卫灵公有妻三人,同鑑而浴。 —— 《庄子》春始治鑑。 —— 《周礼》
鉴诸(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);鉴燧(方诸和阳燧)
3.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。
ancient bronze mirror;
龟鉴;鉴台(镜台);鉴明(镜面明净);鉴洼(凹面镜);鉴团(凸面镜);鉴台(镜台,梳妆台)
4.借鉴,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。
warning;
槛外诸鉴。 —— 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引以为鉴;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;鉴戒(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)
5.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。
history;
《资治通鉴》;《了凡纲鉴》;鉴书(历史;史书);通鉴;年鉴;图鉴
动词
1.明察,审查。
scrutinize;
谿极则不鑒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不能鉴听。 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鉴彻(明察);鉴达人(鉴事人。明察事理的人);鉴貌辨色(察颜观色;看脸色行事);鉴事(明察事理)
2.照看 。
reflect;
鉴人(照人);水清可鉴;鉴微(照见细微的东西)
3.旧时书信套语,表示请对方看信 。
may I draw your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;
某先生台鉴;惠鉴;钧鉴
4.借鉴,鉴戒。
warn;
哀之而不鉴之。 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71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25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1313頁,第15

廣韻》同上(同「鑑」)。

注解

〔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鑒〕字拼音是jià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󰓓、金

〔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àn] ⑴ 同“鑑”。《廣韻•鑑韻》:“鑒,同鑑。”《詩•邶風•柏舟》:“我心匪鑒,不可以茹。”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甸切頁碼464頁,第14

鋻剛也。从金臤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經硯反頁碼1087頁,第3行,第1

鋻剛也。從金臤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淬刀劒刃使堅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古甸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808頁,第3許惟賢1221頁,第6

鋻𠟎也。

段注𠟎各本譌剛。今正。《刀部》曰:𠟎,刀劍刃也。刃下曰:刀鋻也。故𠟎與鋻爲轉注。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:淸水淬其鋒。李善引《三倉解詁》云:淬作刀鋻也。《文𨕖》俗本譌爲鑒。

从金。臤聲。

段注此形聲中有會意也。堅者,土之臤。緊者,絲之臤。鋻者,金之臤。彼二字入臤部。會意中有形聲也。古甸切。十二部。

鋻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21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1183頁,第5字
3黃侃手批第881頁
4說文校箋第616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551頁,第16字
6說文今釋第204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341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84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927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67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592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4878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3474頁【補遺】第18028頁
14通訓定聲第329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21頁【崇文】第4881頁
16說文句讀第2023頁
17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478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127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