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字概述
〔讨〕字拼音是(tǎo),部首是讠部,总笔画是5画。
〔讨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讠、寸”,五行属火。
〔讨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言,从寸。言,言论。寸,法度。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。本义是声讨。
〔讨〕字仓颉码是IVDI,五笔是YFY,四角号码是34700,郑码是SDS,中文电码是6062,区位码是4454。
〔讨〕字的UNICODE是U+8BA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752,UTF-32:00008BA8,UTF-8:E8 AE A8。
〔讨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315,属常用字。
〔讨〕字异体字是䚯、討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745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47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22頁,第11字
音《唐韻》:他皓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土皓切,𡘋叨上聲。《說文》:治也。从言、从寸。【徐曰】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从言會意。《書・臯陶謨》:天討有罪。【疏】討治有罪,使之絕惡。《左傳・宣十二年》: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。【註】討,治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誅也。《類篇》:殺也。《正韻》:訶也。又,除也。《公羊傳・隱四年》:其稱人何,討賊之辭也。【註】討者,除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去也。《禮・禮器》:君子之于禮也,有順而討也。【疏】順序而稍去之也。
义又,《類篇》:求也。《
韻》:探也。《正韻》:尋也。《論語》:世叔討論之。【註】討,尋究也。《後漢・王充傳》:討摘物情。《三國志・袁紹與公孫瓚書》:尋討禍源。
义又,雜也。《詩・秦風》:蒙伐有苑。【傳】蒙,討羽也。【箋】討,雜也。畫雜羽之文于伐。
义又,官名。《舊唐書・職官志》:貞元末,置招討使。《金史・百官志》:招討司使招懷降附,征討攜離。
音又,叶他口切,偸上聲。焦氏《易林》:三絲綰弩,無益于輔。城弱不守,郭君受討。
注解
〔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討〕字拼音是tǎ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寸。
〔討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从言,从寸。言,言論。寸,法度。用言論和法度進行處治。本义是聲討。
〔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ǎo] ⑴ 查究,處治⑵ 征伐,發動攻擊⑶ 研究,推求⑷ 索取⑸ 求,請求⑹ 惹⑺ 娶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他皓切頁碼第76頁,第21字續丁孫
討
治也。从言从寸。
附注徐鍇繫傳作「从言、寸」,注云:「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从言。此會意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他老反頁碼第214頁,第7行,第2字述
治也。從言、寸。
鍇注臣鍇曰:「寸,法也。奉辭伐罪,故從言。此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他晧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02頁,第4字許惟賢第181頁,第11字
治也。
段注發其紛糾而治之曰討。《秦風》傳曰:蒙討羽也。箋云:蒙尨也。討,襍也。畫襍羽之文於伐。故曰尨伐據鄭所言。則討者,亂也。治討曰討。猶治亂曰亂也。《論語》。世叔討論之。馬曰:討,治也。《學記》。古之學者。比物醜類。醜或作討。凡言討論,探討。皆謂理其不齊者而齊之也。
从言寸。
段注寸,法也。或曰:從肘省聲。他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訓治,亦訓亂;討亂者,治也。
今人索物曰討,即誅求之意。如討賬是也。引申為討飯之討,無誅求意。討訓亂者,乃糅之假借,討从肘省聲,肘與糅音同。
訓治亦訓亂,討亂者,治也。
白话解释
讨,处治不公不义。字形采用“言、寸”会义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言、從寸,隸書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以為「或曰,從肘省聲」,從古文字來看,從「寸」的字有一部分確實來自「肘」聲,如「酎」、「疛」、「紂」等。甲骨文「肘」字作「」,從「又」,以指事符號指示「肘」的部位。「
」旁寫成隸楷就和「寸」旁完全相同。如依段玉裁說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,聲符簡省。「肘」聲和「討」意義無關,因此聲不兼義。
討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52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19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7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06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98頁,第1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51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614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42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521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63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06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788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149頁【補遺】第1645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11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18頁【崇文】第8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0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16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122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74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