諴字详情
諴
諴字概述
〔諴〕字拼音是(xián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16画。
〔諴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言、咸”或“訁、咸”。
〔諴〕字仓颉码是YRIHR,五笔是YDGT86,YDGK98,四角号码是03650,郑码是SHAJ。
〔諴〕字的UNICODE是U+8AF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572,UTF-32:00008AF4,UTF-8:E8 AB B4。
〔諴〕字异体字是𧭶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799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71頁,第1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46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胡毚切;《韻會》:胡讒切;《正韻》:胡嵒切,𡘋音咸。《說文》:和也。《書・召誥》:其丕能諴于小民。
义又,《韻會》:誠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至諴感神。【蔡傳】誠感物曰諴。
义又,《廣雅》:調也、謷也。
义又,樂名。《隋書・音樂志》:皇帝初獻奏諴夏之樂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魚咸切,音嵒 —— 同「𧬌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姑南切,鴿平聲。《類篇》:嗤也。
注解
〔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諴〕字拼音是xi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咸。
〔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án] ⑴ 和,和谐:“其丕能~于小民。”⑵ 诚,诚心:“至~感神。”⑶ 调戏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毚切頁碼第71頁,第3字續丁孫
諴
和也。从言咸聲。《周書》曰:「不能諴于小民。」
附注吳大澂古籀補:「从糸从咸省,亦古諴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侯彡反頁碼第199頁,第7行,第2字述
和也。從言咸聲。《周書》曰:「丕諴於小民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胡毚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70頁,第5字許惟賢第166頁,第10字
和也。
段注和當作龢。某氏注尚書同。
从言。咸聲。
段注胡毚切。七部。
《周書》曰:不能諴于小民。
段注《洛誥》文。不今。各本作丕。宋本《說文》,宋本《集韵》皆作不。詩書丕多通不也。能,鉉有鍇無。
諴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41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00頁,第9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6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96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91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17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552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29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47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57頁,第3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96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72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969頁【補遺】第1643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403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98頁【崇文】第78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7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105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5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257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