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字详情

jiěㄐㄧㄝˇjièㄐㄧㄝˋxièㄒㄧㄝˋ
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
角部

13画

6

13画 (解)

左右结构

会意字

NBSHQ

RLYM

27252

6043

2966

U 89E3

QEVH 86 、 QEVG 98

撇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横折钩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撇、撇、横、横、竖

解字概述

〔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iě、jiè、xiè),部首是角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解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角、𭷔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解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刀,从牛,从角。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。本义是分解牛,后泛指剖开。

〔解〕字仓颉码是NBSHQ,五笔是QEVH86,QEVG98,四角号码是27252,郑码是RLYM,中文电码是6043,区位码是2966

〔解〕字的UNICODE是U+89E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299,UTF-32:000089E3,UTF-8:E8 A7 A3。

〔解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2981,属常用字

〔解〕字反义词是系、结,异体字是𦴘

汉字解释

1jiěㄐㄧㄝˇ

基本解释

剖开,分开。~剖。分~。瓦~。~体。
把束缚着、系着的东西打开。~开。~甲归田。~囊相助。
除去,除,废除,停止。~放(➊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;➋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)。~除。~饿。~乏。~惑。~疑。~围。~脱。~雇。~聘。~散。~毒。
溶化。溶~。~冻。
讲明白,分析说明。~释。~析。~说。劝~。~嘲。
懂,明白。理~。见~。
调和,处理。~决。和~。调( tiáo )~。排~。
高兴,开心。~颜而笑。
排泄。~手。
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。
演算方程式。~方程。
文体的一种,如韩愈《进学解》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会意。从刀,从牛,从角。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。本义:分解牛,后泛指剖开。
2.同本义。
dissect;
解,判也,从刀,判牛角。 —— 《说文》鹿角解。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仲夏》皆众理解也。 —— 《汉书·贾谊传》解牛之时。 —— 《庄子·养生主》所解数千。磔然已解。四肢解尽。 —— 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解腕(断腕);解手刀(随身携带的小佩刀。又称解腕尖刀);解角(锯取鹿角);解破(解剖)
3.解体,离散。
split; separate;
解,散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恐天下解也。 —— 《汉书》
土崩瓦解;解札(裘毛败坏散落);解泽(散布恩泽);解落(散落分离);解续(分合);解窜(离散逃窜);解结(溃散)
4.分解,熔化。
smelt;
冰皮始解。 —— 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急解令休止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5.解除,解围。
remove;
解燕国之围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燕策》颜太师以兵解。 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解厄(解除厄难);解厌(解除饥饿;充饥。厌:通“”,饱);解祟(解除祸害);解疗(除病);解秽(解除秽恶;除去秽气);解斋(解除斋戒)
6.解开。
untie;
闭约而无解。 —— 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解纲。 —— 《仪礼·大射仪》解带为城。 —— 《墨子·公输》解辫请职。 —— 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解鞍少驻初程。 —— 宋· 姜夔《扬州慢》解其棕缚。 —— 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解缆;解扣儿;解衣服;解铃系铃;解包裹;解绶(解去印绶,指辞去官职);解维(解缆,即下系船的绳索;开船)
7.解释,说明。
explain;
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解其惑也。经吾婉解。 —— 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解字(解说文字的结构和意义);解论(解说讨论);解喻(说明比喻);解梦(解说梦兆);解义(解释词义或文义)
8.晓悟;明白。
understand; know;
终不解矣。 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惑之不解。
解悟(领会,觉悟);令人不解;通俗易解;解豁(弄明白;解开);解拆(分解;排解);解会(领会,理解);解人(通达言语、文辞意趣的人)
9.脱去;松开。
take off; loosen;
解衣以活友。 ——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解屦不敢当阶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上》。疏:“脱也。”
解褐(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,换上官服);解冠(脱帽);解巾(脱去隐居时所系的方巾,表示出去做官);解珥(脱去耳饰。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)
10.打开,开放。
open;
严城解扉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耿纯列传》
解帆(开船);解菜(解素。开荤)
11.排解,劝解,使和气 。
mediate;
解仇(化解怨仇);解纷(解除纷争、困境);解慰(劝解安慰);解状(解词。向官府报案后又申请取消此案的状纸)
12.解手,大小便 。
relieve oneself;
大解;小解;解利(下痢,患痢疾)
13.缓解。
relase;
太后之色少解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
14.助动词。能,会,得。
can; may;
苦雨终风也解晴。 —— 苏轼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
名词
1.文体中的一种 。
slution;
扬雄的《解嘲》,韩愈的《进学解》
2.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。
solution;
求解
3.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,称为“尸解”。
dissection;
形解销化,依于鬼神之事。 —— 《史记》
4.见解,见识。
view;
融玄义无师法,而神解过人。 —— 《南史》
5.另见 jiè;xiè。

2jièㄐㄧㄝˋ

基本解释

发送。
押送财物或犯人。押~。起~。~差( chāi )。~回北京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词源见 jiě 声解。
2.古代乡举,举送入试 introduce scholar to imperial palace。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“
天下之士屏居山林,令监司守臣解送。 —— 《宋史·举志》
解元(明清科举时代,乡试称解试。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);解首(同解元);解牌(登录乡试录取名单的一种文书);解荐(推荐选送);解头(解元);解榜(唐、宋时解试中式的榜文)
3.押送财物或犯人。
send under escort;
押解了武松,出孟州衙门便行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押解(押送犯人);起解(犯人被押送);解官(将犯人押解到官府);解阙(将罪犯押解到朝廷)
4.典当,以物当钱 。
mortgage;
解当(典当);解库(当铺);解钱(拿东西当钱);解帖(当票);解典库(又称解库,解铺,解当铺。即当铺,收取抵押品放债的店铺)
5.兑换[零钱]。
exchange;
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6.另见 jiě;xiè。

3xièㄒㄧㄝˋ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,松弛,懈怠。
古同“”,邂逅。
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。卖~的。跑马卖~。
〔~湖〕湖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兽名 [beast’s name]。
角解豸终。 —— 《太玄·难》。注:“獬豸者,直兽也。”
解豸(传说中神兽名)
2.官署,官吏办事的地方。
local authorities;
事私门而完解舍。 —— 《韩非子》
解舍(官府,官舍)
3.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 。
skill of acrobatics;
卖解的;跑马卖解;解垢(诡诈之辞)
4.古地名 Xie town。春秋周畿内地,有二,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,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。
王师军于汜,于 解。 —— 《左传》
5.姓。
动词
1.通“”。松懈;懒散,做事不抓紧。
relax;
解,缓也。 —— 《易·杂卦传》注三日不解。 —— 《礼记·杂记一》。注:“倦也。”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解弛(懈怠松弛);解休(松懈;休息);解怠(松懈,懒情)
2.另见 jiě;jiè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角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32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142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116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佳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嶰切,𡘋皆上聲。說文》: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莊子・養生主》:庖丁解牛。左傳・宣四年》:宰夫解黿。前漢・𨻰湯傳》:支解人民。【註】謂解𢧵其四支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散也。玉篇》:緩也。易・解卦》〔註〕:解難之散也。【正義】解有兩音,一古買反,謂解難之初;一諧買反,謂既解之後。故〈序卦〉云:解者,緩也。險難解釋,物情舒緩,故爲解也。前漢・張耳陳餘傳》:今獨王陳,恐天下解也。【註】謂離散其心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釋也。儀禮・大射禮》解綱。【註】解,猶釋也。文心雕龍》:百官詢事,則有關刺解諜。解者,釋也。解釋結滯,徵事以對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脫也。禮・曲禮》:解屨不敢當階。

又,《博雅》:說也。史記・封禪書》:船交海中,皆以風爲解。【註】皆自解說,遇風不至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講也。一曰釋詁也。禮・經解》〔疏〕:解者,分析之名。

又,樂曲解。古今樂錄》:傖歌以一句爲一解,中國以一章爲一解。王僧䖍啓云:古曰章,今曰解。解有多少,當是先詩而後聲也。

又,《字彙補》:削也。〈魯語〉:晉文公解曹地,以分諸侯。

又,止也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歸獄不解,兹謂追非。

又,開也。後漢・耿純傳贊》:嚴城解扉。

又,達也。莊子・秋水篇》:無南無北,奭然四解。

又,解構,猶閒構也。後漢・隗囂傳》:勿用傍人解構之言。又,猶會合煩辱也。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孰肯解構人閒之事,以物煩其性命乎。

又,道家有尸解術。史記・封禪書》:燕人方僊道,形解銷化。【註】尸解也。問奇集》:《金壷字考》攺音假,非。又,梵言目帝羅,此云解脫。荆溪淨名記》:若正用功解,可作古買切;功成日解,應作戸買切。强分二音,亦非。

又,解解,戟多之貌。揚子《𤣥》:次七,何戟解解遘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下買切;《正韻》:胡買切,𡘋音蟹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增韻》:物自解散也。孔安國〈尚書序〉:逃難解散。【註】解,音蟹。

又,《廣韻》:曉也。禮・學記》:相說以解。【註】解物爲解,自解釋爲解,是相證而曉解也。〈魏志・賈詡傳〉: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,問計於詡。對曰:離之而已。太祖曰:解。【註】謂曉悟也。

又,《博雅》:跡也。爾雅・釋獸》:𪊽,其跡解。【註】其跡名解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昭二十二年》:王師軍於解。【註】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。又,《史記・甘茂傳》:今公與楚解口地。【索隱】秦地名。【正義】解口,猶開口也。

又,州縣名。一統志》:春秋爲晉之解梁城,戰國屬魏,漢爲解縣,屬河東郡,五代漢始置解州,治解縣,元屬平陽路,明因之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自唐叔虞食邑于解,後因氏。又,複姓。姓苑》:北魏有解枇氏,後攺爲解氏。

又,《說文》:解廌,獸也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弄解豸。【註】解似鹿,一角,一名神羊。古者決訟,令觸不直者。唐御史法冠,一名解廌冠,取其能觸邪也。晉書・輿服志》作獬豸。王充《論衡》作觟𧣾

又,與嶰通。嶰谷,谷名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取竹之解谷。孟康曰:解,脫也。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。

又,與澥通。前漢・揚雄傳》:江湖之雀,勃解之鳥。

又,與蟹同。呂覽・恃君篇》:大解陵魚,大人之居。山海經》作大蟹。

又,《唐韻》:尸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下解切,𡘋蟹去聲 —— 亦判也、散也、曉也、獸也、地名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接中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弓人爲弓茭解,中有變焉,故挍。【註】茭,弓檠也。茭解,謂接中也。

又,支節也。前漢・賈誼傳》:所排擊剝割,皆衆理解也。【師古註】解,支節也。

又,與懈同。詩・大雅》:不解于位。【註】解,怠惰也。禮・月令》:民氣解惰。

又,與邂同。正字通》:解后,卽邂逅。言彼此不期而遇也。六書正譌》:別作邂,非。

又,《廣韻》:古隘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隘切;《正韻》:居拜切,𡘋皆去聲。類篇》:除也。一曰聞上也。韻會》:發也。唐制: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。又,《國史補》:外府不試而貢者,謂之拔解。宋史・選舉志》:天下之士,屛處山林,令監司守臣解送。又,《職官志》: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,與解發赴銓。正字通》:凡官司解報,杻解,皆此音。韻會》:讀若懈,非。

又,與廨同。玉篇》:署也。商子・墾令篇》:高其解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解署綦布。【註】言非一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口賣切,楷去聲 —— 解垢,詭曲之辭。莊子・胠篋篇》:解垢同「異」。【音義】又音楷。

又,叶舉履切,音几。古詩》: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不解;以膠投漆中,誰能別離此。

又,叶居縊切,音記。楚辭・九章》:愁鬱鬱之無快兮,居戚戚而不解;心鞿羈而不開兮,氣繚轉而自締。

又,叶訖力切,音棘。詩・魯頌》: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;皇皇后帝,皇祖后稷。

又,叶舉下切,嘉上聲。僧皎然〈題毗沙天王像〉:憶昔胡兵圍未解,感得此神天之下。

俗書正誤》:解从刀牛。俗从羊作觧,非。

卷目:考證・酉集上 部首:角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663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70頁,第6

《史記・封禪書》燕人方僊道,形解銷化。〔註〕尸解也。

謹照原文燕人改爲字。註字改集解。

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弄解豸。〔註〕解似鹿,一角,一名神羊。

謹照原文註解下增豸字。

注解

〔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角部

〔解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ě、jiè、x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角、𭷔

〔解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刀,从牛,从角。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。本义是分解牛,后泛指剖开。

〔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ě] ⑴ 剖开,分开⑵ 把束缚着、系着的东西打开⑶ 除去,除,废除,停止⑷ 溶化⑸ 讲明白,分析说明⑹ 懂,明白⑺ 调和,处理⑻ 高兴,开心⑼ 排泄⑽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。⑾ 演算方程式⑿ 文体的一种,如韩愈《进学解》。 [jiè] ⑴ 发送。⑵ 押送财物或犯人 [xiè] ⑴ 古同“懈”,松弛,懈怠。⑵ 古同“邂”,邂逅。⑶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⑷ 〔~湖〕湖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⑸ 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佳買切、戶賣切頁碼139頁,第6

解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一曰解𢊁,獸也。

附注商承祚《殷虛文字類編》:「此象兩手解牛角,丷象其殘靡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加買反頁碼358頁,第1行,第1

解判也。從刀判牛角。一曰解豸獸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莊子》:『庖丁解牛也。』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佳買切、戸賣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743頁,第3許惟賢330頁,第6

解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

段注會意。佳買切。又戸賣切。十六部。

一曰解𢊁

段注逗。曡韵字。

獸也。

段注見《𢊁部》。按《大玄》、《論衡》觟䚦。解𢊁字之假借也。四字皆在十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「庶有豸(=解)乎」?

《左傳•宣公十七年》「庶有豸乎」即「庶有解乎」。

「庶有豸乎」=解之借。豸即廌,廌與解音相近。

白话解释

解,判也。字形采用“刀”作边旁,表示用刀判牛角。一种说法认为,是解廌,剖解兽体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像兩手將角從牛身取出的樣子。金文則是兩手變為刀形在右邊。戰國文字一個與金文相近;另一個與篆文相似。篆文從刀剖牛、角,即用刀將牛、角分離的意思。隸書、楷書都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解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77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370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286頁
4說文校箋第184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174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62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09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54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91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11頁,第7字
11標注說文第181頁,第6字
12說文注箋第143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759頁【補遺】第16699頁【後編】第14855頁
14通訓定聲第2115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372頁【崇文】第1485頁
16說文句讀第550頁
17說文新證第367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90頁,第7字
19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613頁,第3字
20古字釋要第455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