萭字详情

𭗱

ㄩˇ

艹部

12画

9

15画 (萭)

上下结构

THLB

EMIL

44227

U 842D

ATKY

横、竖、竖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提、点

萭字概述

〔萭〕字拼音是(yǔ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萭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禹”。

〔萭〕字仓颉码是THLB,五笔是ATKY,四角号码是44227,郑码是EMIL

〔萭〕字的UNICODE是U+842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837,UTF-32:0000842D,UTF-8:E8 90 AD。

汉字解释

ㄩˇ

基本解释

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93頁,第18

同文書局本: 第1042頁,第37

標點整理本: 第1011頁,第5

唐韻》、《韻會𡘋王矩切,音雨。說文》:草也。

又,姓。急就篇》:萭段卿。【註】萭亦楀字。楀,木名,因樹以得姓也。前漢・游俠傳》有萭章。

又,《韻會》:果羽切,音矩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恭于切,音拘 —— 所以正車輪者。周禮・冬官・輪人》:萭之以𦕑其匡也。【註】等爲萭蔞,以運輪上,輪中萭蔞,則不匡刺也。

注解

〔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萭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禹

〔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ǔ]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王矩切頁碼18頁,第29

萭艸也。从艸禹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于甫反頁碼72頁,第6行,第2

萭艸也。從艸禹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游俠有萭章,字子夏,萭姓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王矩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05頁,第4許惟賢45頁,第9

萭艸也。从艸。禹聲。

段注王矩切。五部。《攷工記》故書。禹之以眡其匡。先鄭讀爲萭。鄭云萭蔞。未詳何物。

萭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4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57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63頁
4說文校箋第24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20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7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2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1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08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3頁,第29字
11標注說文第22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203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528頁【補遺】第16212頁
14通訓定聲第1691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9頁【崇文】第233頁
16說文句讀第69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07頁,第5字
18古字釋要第67頁,第1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