茰字详情

𭗱

ㄩˊ

艹部

9画

6

12画 (茰)

上下结构

TLWK

EKOS

44506

U 8330

AJQU 86 、 AJRU 98

横、竖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
茰字概述

〔茰〕字拼音是(yú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茰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臾”。

〔茰〕字仓颉码是TLWK,五笔是AJQU86,AJRU98,四角号码是44506,郑码是EKOS

〔茰〕字的UNICODE是U+833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584,UTF-32:00008330,UTF-8:E8 8C B0。

汉字解释

ㄩˊ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62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028頁,第26

標點整理本: 第996頁,第21

唐韻》:羊朱切;《韻會》:容朱切;《正韻》:雲俱切,𡘋音兪。說文》:茱萸也。集韻》:椒子聚生成房貌。禮・內則》:三牲用藙。【註】藙,煎茱萸也。風土記》: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揷頭,可辟惡氣。

又,地名。水經注》:邵陵水,東北出益縣,其閒逕流三峽,名爲茱萸江。

又,《唐書・王維傳》:輞川別墅有茱萸沜。

又,《集韻》:雙雛切,音毹 —— 義同。

又,同「𦺮」。薜萸,草名。

注解

〔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茰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󰕊

〔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ú] ⑴ 古同“萸”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羊朱切頁碼24頁,第15

異體

萸茱萸也。从艸臾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羊朱反頁碼90頁,第2行,第2

萸茱萸也。從艸臾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羊朱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46頁,第1許惟賢63頁,第6

萸茱萸也。从艸臾聲。

段注羊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萸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74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73頁
4說文校箋第32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7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97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8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5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49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8頁,第28字
11標注說文第31頁,第16字
12說文注箋第27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1696頁【補遺】第16233頁
14通訓定聲第1427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2頁【崇文】第325頁
16說文句讀第95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66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79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