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字详情

ㄨˊ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艹部

7画

4

10画 (芜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TMKU

EAGR

44412

5617

4663

U 829C

AFQB

横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芜字概述

〔芜〕字拼音是(wú),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7画

〔芜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无”,五行属木。

〔芜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无声。本义是土地不耕种而荒废。

〔芜〕字仓颉码是TMKU,五笔是AFQB,四角号码是44412,郑码是EAGR,中文电码是5617,区位码是4663

〔芜〕字的UNICODE是U+829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3436,UTF-32:0000829C,UTF-8:E8 8A 9C。

〔芜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0662,属次常用字

〔芜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ㄨˊ

基本解释

草长得杂乱。荒~。~城(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)。
乱草丛生的地方。平~。
喻杂乱(多指文辞)~杂(杂乱,没有条理)。~词。~劣(杂乱拙劣)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艸,无声。本义:土地不耕种而荒废。
2.同本义。
be overgrown with weeds;
田甚芜,仓甚虚。 —— 《老子》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。 —— 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田园将芜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芜荒(荒芜);芜绝(荒芜断绝);芜蔓(荒芜;荒凉);芜废(荒废);芜荟(荒芜);芜蒌(野草);芜旷(犹荒芜)
3.杂乱。
(of writings)mixed and disorderly;
陆文深而芜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芜音(声音多而杂乱。引申指音律不协畅);芜昧(不明,杂乱不清的样子);芜浅(杂乱浅陋);芜累(文字不够简炼,常有多余重复之处);芜漫(杂乱散漫)
名词
1.丛生的杂草。
thicket grass;
寝兴日已寒,白露生庭芜。 —— 颜延年《秋朝诗》
芜没(指杂草丛生,隐没于其中);芜芜(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)
2.姓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441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1019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987頁,第14

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微夫切,音無 —— 草名。

注解

〔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芜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无

〔芜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无声。本义是土地不耕种而荒废。

〔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ú] ⑴ 草长得杂乱⑵ 乱草丛生的地方⑶ 喻杂乱(多指文辞)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一下反切武扶切頁碼26頁,第16

蕪薉也。从艸𣞤聲。

附注徐灝注箋:「無蕪蓋本一字,因無借為語詞,又增艸作蕪耳。豐蕪與蕪薉兼美惡二義,猶亂訓為治,徂訓為存耳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反切文區反頁碼95頁,第6行,第1

蕪薉也。從艸無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一下反切武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58頁,第2許惟賢69頁,第2

蕪薉也。从艸。無聲。

段注武扶切。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芜,草被割尽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无”是声旁。

蕪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9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80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77頁
4說文校箋第36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30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07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05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0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35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29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756頁【補遺】第16242頁
14通訓定聲第159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8頁【崇文】第349頁
16說文句讀第106頁
17古字詁林第一冊,第495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84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