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字概述
〔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òng、zǒng),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7画。
〔縱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從”或“糹、從”。
〔縱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糸( mì ),從聲。本义是鬆緩。
〔縱〕字仓颉码是VFHOO,五笔是XTWH,四角号码是28981,郑码是ZOOI。
〔縱〕字的UNICODE是U+7E3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2305,UTF-32:00007E31,UTF-8:E7 B8 B1。
〔縱〕字异体字是从、縦、纵、𥾺、𦂵、𦄚、𦆬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3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35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98頁,第18字
音《廣韻》:子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足用切,𡘋蹤去聲。《說文》:緩也。一曰舍也。《博雅》:置也。《玉篇》:恣也、放也。《書・太甲》:縱敗禮。《詩・大雅》:無縱詭隨。
义又,《詩・鄭風》:抑縱送忌。【註】發矢曰縱。
义又,《禮・仲尼燕居》:縱言至于禮。【註】縱言,汎說事。
义又,《左傳・襄二十六年》:敢有二心乎。縱有,共其內,莫共其外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縱,亂也。
义又,省作從。《論語》:從之,純如也。《前漢・王吉傳》:放從自若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祖動切;《正韻》作孔切,𡘋音總。《禮・檀弓》:喪事欲其縱縱爾。【註】讀如總領之總 —— 急遽趨事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足勇切,音䙕 —— 慫,或作縱。《前漢・衡山王傳》:日夜縱臾。【註】師古曰:縱臾,謂獎勸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卽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將容切,𡘋音蹤。《廣韻》:縱橫也。《韻會》或作從。《詩・齊風》:衡從其畝。《類篇》:東西曰衡,南北曰從。賈誼〈過秦論〉:合從締交。【註】從,與縱同。
义又,與蹤通。《前漢・蕭何傳》:發縱指示獸處者,人也。【註】師古曰:讀者乃爲蹤蹟之蹤,非也。〇【按】《隷釋・袁良𥓓》往者王尊發縱于平陽,〈楊著𥓓〉追縱魯參,〈魯峻𥓓〉比縱豹產,皆以縱爲蹤。師古之說非是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徂聰切,音叢 —— 髻高大貌。
注解
〔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òng、z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從。
〔縱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糸( mì ),從聲。本义是鬆緩。
〔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òng] ⑴ 放⑵ 放任;不拘束⑶ 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⑷ 即使⑸ 豎,直,南北的方向,與“橫”相對⑹ 起皺紋⑺ 指連隊編制上的“縱隊”。㈡ [zǒng] ⑴ 急遽的樣子:“喪事欲其~~爾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足用切頁碼第432頁,第33字續丁孫
𦄚
異體縱
緩也。一曰舍也。从糸從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足用切頁碼第1028頁,第1行,第2字述
緩也。一曰舍也。從糸從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足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582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23頁,第12字
緩也。一曰捨也。
段注各本作舍也。由俗以舍捨通用也。今正。捨者,釋也。
从糸。從聲。
段注足用切。九部。後人以爲從衡字者,非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訓「緩」者,施縱絲也。
縱橫=從橫。訓「緩」者,施縱(?)。
白话解释
纵,松绑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纵”是放弃的意思。字形采用“糸”作边旁,采用“從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,左「糸」右「從」。篆文從糸、從聲。從「糸」,表示與絲繩有關;「從」表示音讀。隸書形體略有變化,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縱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54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95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1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70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12頁,第1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890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17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34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72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0頁,第18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47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504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594頁【補遺】第1789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4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21頁【崇文】第448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86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40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158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98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