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字详情
棕
棕字概述
〔棕〕字拼音是(zōng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棕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宗”,五行属木。
〔棕〕字仓颉码是DJMF,五笔是SPFI,四角号码是43991,郑码是FWBK,中文电码是2762,区位码是5556。
〔棕〕字的UNICODE是U+68D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837,UTF-32:000068D5,UTF-8:E6 A3 95。
〔棕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576,属常用字。
〔棕〕字异体字是㯶、椶、𣞛、𣞡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71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32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78頁,第6字
义《集韻》同「椶」。
注解
〔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棕〕字拼音是zō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宗。
〔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ōng] ⑴ 〔~榈〕常绿乔木,茎直立不分枝,叶大,木材可制器具,通称“棕树”。⑵ 〔~毛〕棕榈叶鞘的纤维,简称“棕”,如“~绳”,“~绷”,“~帚”,“~编”。⑶ 〔~熊〕哺乳动物,体大,毛棕褐色。掌和肉可食,皮可制皮褥,胆可入药。亦称“马熊”、“罴”;通称“人熊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頁碼第181頁,第9字續丁孫
椶
異體棕
栟櫚也。可作萆。从木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子紅反頁碼第447頁,第6行,第1字述
栟櫚也,可作萆也。從木㚇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萆音闢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子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964頁,第2字許惟賢第425頁,第8字
栟櫚也。
段注互訓也。《蜀都賦》椶枒楔樅。四木名也。
從木。㚇聲。
段注子紅切。九部。按椶與《召南》之緫音義略同。毛曰:緫,數也。數讀數罟之數。
可作萆。
段注《艸部》曰:萆,雨衣。一名衰衣。按可作萆之文,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。此樹有葉無枝。其皮曰椶。可爲衰。故不系栟下也。椶本皮名。因以爲樹名。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。張揖注《上林賦》曰:并閭,椶也。皮可以爲索。今之椶繩也。《玉篇》云:椶櫚一名蒲葵。今按南方艸木狀云:蒲葵如栟櫚而柔薄。可爲簦笠。出龍川。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。謝安之蒲葵扇,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。椶葉縷析。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。
椶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57頁,第6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58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5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25頁,第1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23頁,第8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780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36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00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14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0頁,第2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24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96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5765頁【補遺】第1685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7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468頁【崇文】第186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06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62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560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