糭字详情
糭
糭字概述
〔糭〕字拼音是(zòng),部首是米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糭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米、𡕰”。
〔糭〕字仓颉码是FDUCE,五笔是OQOT86,OOBT98,四角号码是92947,郑码是UFOR。
〔糭〕字的UNICODE是U+7CE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1981,UTF-32:00007CED,UTF-8:E7 B3 AD。
〔糭〕字异体字是粽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糭”,请参考“粽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71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10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71頁,第18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作弄切,宗去聲 —— 角黍也。同「糉」。
义又,草名。《廣東新語》:五月朔至五日,以粽心草繫黍,卷以柊葉,以象隂陽包裹;浴女蘭湯,飮菖蒲雄黃醴,以辟不祥。
注解
〔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米部。
〔粽〕字拼音是z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米、宗。
〔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òng] ⑴ 〔~子〕用箬叶或苇叶裹糯米做成的多角形的食品。亦称“角黎”。也作“糉”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糭”,请参考“糉”字。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作弄切頁碼第234頁,第5字續丁孫
糉
異體糭、粽
蘆葉裹米也。从米㚇聲。
附注《集韻・送韻》:「糉,角黍也。或作粽。」
糉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60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88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5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96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84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24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探原 | 第3693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集注 | 第1506頁,第4字 |
| 9 | 說文標整 | 第181頁,第28字 |
| 10 | 標注說文 | 第291頁,第13字 |
| 11 | 說文注箋 | 第2403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詁林 | 第7324頁 |
| 13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702頁,第5字 |
| 14 | 古字釋要 | 第697頁,第5字 |
| 15 | 新附通誼 | 第29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