煠字概述
〔煠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è、zhá),部首是火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煠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火、枼”。
〔煠〕字仓颉码是FPTD,五笔是OANS,四角号码是94894,郑码是UOZF。
〔煠〕字的UNICODE是U+716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024,UTF-32:00007160,UTF-8:E7 85 A0。
〔煠〕字异体字是㴙、炸、𤉬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中 部首:火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617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77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27頁,第18字
音《廣韻》:與涉切。《集韻》:弋涉切,𡘋音葉。《玉篇》:爚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丑輒切;《集韻》:敕涉切,𡘋音鍤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士洽切;《集韻》:實洽切,𡘋音𦝥。《廣韻》:湯煠。《博雅》:爚也。或作㴙。
义《篇海》作𤉬。
注解
〔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煠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è、zh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枼。
〔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è] ⑴ 爚。㈡ [zhá] ⑴ 食物放入油或汤中,待沸而出称煠。⑵ 把物品放在沸油里进行处理。⑶ 加工金属器物,使现出光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