掖字详情
掖
掖字概述
〔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yè、yē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夜”,五行属土。
〔掖〕字仓颉码是QYOK,五笔是RYWY,四角号码是50047,郑码是DSNR,中文电码是2227,区位码是5020。
〔掖〕字的UNICODE是U+639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494,UTF-32:00006396,UTF-8:E6 8E 96。
〔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序号4733,属次常用字。
〔掖〕字异体字是夜、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4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37頁,第1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84頁,第18字
音《唐韻》:羊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夷益切,𡘋音奕。《說文》:以手持人臂投地也。又,挾扶也。《詩・陳風・衡門序》:誘掖其君也。【疏】誘謂在前導之,掖謂在傍扶之。《左傳・僖二十五年》:二禮從國子巡城,掖以赴外。【註】挾之而投於城外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臂下也。與腋同。《禮・儒行》:衣逢掖之衣。【註】逢,猶大也。大袂衣也。《史記・商君傳》: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掖。
义又,宮旁舍曰掖庭,殿旁垣曰掖垣,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,皆取肘腋之義。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。又,〈成帝紀〉:闌入尚方掖門。【註】掖門在兩傍,言如人臂掖也。杜甫詩:花隱掖垣暮。
义又,郡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張掖郡。【註】張國臂掖,故曰張掖。【又】東萊郡掖縣。
义《韻會》:掖,腋本一字。今扶掖字从手,肘腋字从月。然古腋字本作亦,非从月也。
注解
〔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掖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è、y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夜。
〔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è] ⑴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⑵ 扶持别人⑶ 古同“腋”,旁边。㈡ [yē] ⑴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羊益切頁碼第408頁,第21字續丁孫
掖
以手持人臂投地也。从手夜聲。一曰臂下也。
附注姚文田、嚴可均校議:「掖,《左傳・僖廿五年・釋文》引無『投地』二字。」段玉裁注:「(一曰臂下也)此義字本作『亦』,或借『掖』為之,非古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移赤反頁碼第980頁,第2行,第3字述
以手持人臂投地也。從手夜聲。一曰人臂下也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掖以赴外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羊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441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62頁,第2字
㠯手持人臂也。
段注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。今依《左傳音義》刪正。《左傳》。衛人伐邢。二禮從國子巡城。掖以赴外。殺之。赴當是仆之誤。《正義》曰:《說文》云:掖,持臂也。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。《釋文》曰:《說文》云以手持人臂曰掖。陸孔所據皆無投地二字。淺人傅合左文增之。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。詩衡門序曰:僖公愿而無立志。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。鄭云:掖,扶持也。是可證矣。
从手。夜聲。
段注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一曰臂下也。
段注此義字本作亦。或借掖爲之。非古也。《儒行》。逢掖之衣。高后《本紀》。見物如蒼犬據其掖。俗亦作腋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扶掖。訓臂下者,《說文》作亦字,今作腋。
引申為扶掖。宮掖、掖庭,乃帟(幃幕也)之借,然帟《說文》亦無。古掖左、掖門,乃亦之借;宮掖則不能从亦引申。
一訓臂下者,《說文》正作亦,俗作腋。
一訓臂下者,《說文》作亦字,今作腋。
掖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07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34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7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40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4頁,第1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84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016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038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91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2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7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80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990頁【補遺】第1782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7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67頁【崇文】第426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5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09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725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30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