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字详情
灌
灌字概述
〔灌〕字拼音是(guàn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20画。
〔灌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雚”,五行属水。
〔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雚( guàn )声。本义是灌水。
〔灌〕字仓颉码是ETRG,五笔是IAKY,四角号码是34115,郑码是VEJN,中文电码是3487,区位码是2564。
〔灌〕字的UNICODE是U+704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748,UTF-32:0000704C,UTF-8:E7 81 8C。
〔灌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3486,属常用字。
〔灌〕字异体字是樌、權、潅、盥、𤂦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77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62頁,第3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11頁,第3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玩切,音貫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廬江雩婁,北入淮。
义又,水名。《山海經》:石脆之山,灌水出焉。又,羅含《湘中記》:營水、渄水、灌水,皆注湘。
义又,縣名。《廣輿記》:屬成都府。
义又,漑也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:時雨降矣,而猶浸灌。
义又,注也。《莊子・秋水篇》:百川灌河。
义又,飮也。《禮・投壷》:奉觴曰賜灌。
义又,《博雅》:灌,聚也。
义又,木叢生曰灌。《詩・周南》:黃鳥于飛,集于灌木。
义又,盡誠相吿曰灌灌。《詩・大雅》:老夫灌灌。
义又,鳥名。《山海經》:靑丘山有鳥如鳩,其音若呵,名曰灌灌。
义又,《騈雅》:灌灌,九尾狐。
义又,與祼通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以肆獻祼享先王。【註】祼之言灌也。【疏】以鬱鬯灌地降神,取澆灌之義,故从水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胡玩切,音換 —— 與渙同,水流盛貌。
音又,古緩切,音管 —— 與盥同,澡手也。
注解
〔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灌〕字拼音是gu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雚。
〔灌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雚( guàn )声。本义是灌水。
〔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uàn] ⑴ 浇地⑵ 注入液体⑶ 指录音⑷ 炼铸。⑸ 丛生,亦指丛生的树木⑹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,斟酒浇地降神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玩切頁碼第361頁,第23字續丁孫
灌
水。出廬江雩婁,北入淮。从水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古翰反頁碼第887頁,第1行,第2字述
水,岀廬江雩婁,北入淮。從水雚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雩婁縣灌水,北至蓼,入決水。過郡二行五百一十里。」決水亦出此縣。雩,許于反;婁,力于反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玩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121頁,第2字許惟賢第926頁,第1字
灌水。出廬江雩婁。北入淮。
段注廬江郡雩婁,二志同。《前志》雩婁下曰:決水,北至蓼入淮。灌水,亦北至蓼入決。過郡二。行五百一十里。過郡二者,廬江六安國也。《水經注》。決水自安豐縣故城西北逕蓼縣,故城東。又西北,灌水注之。水導源廬江金蘭縣西北東陵鄉大蘇山。東北逕蓼縣故城西而注決水。決水,又北入於淮。按《前志》廬江郡下云:金蘭西北有東陵鄉。淮水出。依酈注,則金蘭者縣名。而志無此縣。志云淮水出,乃灌水出之誤。葢出金蘭東陵鄉逕雩婁至蓼入決也。酈云:灌水俗謂之澮水。又云:決水北入於淮。俗謂之澮口。葢灌澮聲相倫。習俗害眞尒。酈時已與古名全違。今則更難詳矣。《方輿紀要》曰:雩婁,今安徽潁州府霍丘縣西南八十里有雩婁故城。《左傳》襄卄六年。楚人侵吳及雩婁。昭五年。薳啓疆待命於雩婁。是其地也。蓼縣城在霍丘縣西北。決水卽今史河。灌水今自河南固始縣東流。經霍丘縣西。合史水入淮是也。
从水。雚聲。
段注古玩切。十四部。按今字以爲灌注,灌漑之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灌溉之灌乃别義。
白话解释
灌,河川。源出庐江雩娄,向北流入淮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雚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及篆文之字形都是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雚聲,表示聲音。隸變作,楷書作灌。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灌」。
灌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14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08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88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67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31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63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654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303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297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4頁,第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1頁,第1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748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694頁【補遺】第1761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23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36頁【崇文】第374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1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46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36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06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