滫字详情

𭗱

xiǔㄒㄧㄡˇ
二级汉字通用字

氵部

13画

10

15画 (滫)

左中右结构

形声字

EOLB

VNRQ

37127

U 6EEB

IWHE

点、点、提、撇、竖、竖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竖、横折钩、横、横

滫字概述

〔滫〕字拼音是(xiǔ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3画

〔滫〕字是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脩”。

〔滫〕字仓颉码是EOLB,五笔是IWHE,四角号码是37127,郑码是VNRQ

〔滫〕字的UNICODE是U+6EE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8395,UTF-32:00006EEB,UTF-8:E6 BB AB。

〔滫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序号5578

〔滫〕字异体字是𣺫

汉字解释

xiǔㄒㄧㄡˇ

基本解释

泔水,已酸臭的淘米水:“兰槐之根是谓芷,其渐之~”。
古烹调方法之一,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。
小便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淘米水。
water of washing rice;
兰根与白芷,渐之滫中。 —— 《史记》
滫瀡(淘米水)
2.小便。
urine;
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 —— 《荀子·劝学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33頁,第19

同文書局本: 第643頁,第25

標點整理本: 第591頁,第21

唐韻》:思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息有切,𡘋音醙。說文》:久泔也。淅米汁。禮・內則》:滫瀡以滑之。【註】滫,泔也。

又,溲也。秦人謂溲曰滫。荀子・勸學篇》:蘭根與白芷,漸之滫中。

又,《唐韻》:息流切;《集韻》:思流切,𡘋音脩。又,《集韻》:疎鳩切,音搜。又,息救切,音秀 —— 義𡘋同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7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5頁,第42

《荀子・勸學篇》蘭根與白芷,漸之滫中。

謹按此出史記三王世家,非荀子勸學篇文。今改荀子勸學篇爲史記三王世家。

注解

〔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滫〕字拼音是xiǔ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脩

〔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iǔ] ⑴ 泔水,已酸臭的淘米水:“兰槐之根是谓芷,其渐之~”。⑵ 古烹调方法之一,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。⑶ 小便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息流切、思酒切頁碼374頁,第3

滫久泔也。从水脩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息抽反頁碼915頁,第5行,第2

滫久泔也。從水脩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息流切、思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45頁,第3許惟賢977頁,第3

滫久泔也。

段注《荀卿子》。蘭槐之根是爲芷。其漸之滫。君子不近。庶人不服。其質非不美也。所漸者然也。《大戴禮》同。謂久泔臰薉也。《內則》滫𤅵注。秦人溲曰滫。此則別是湯液之類。與久泔異實同名。秦人《方言》也。

从水。脩聲。

段注息流切。又思酒切。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今云久積飯而敗其氣曰滫,正久泔之意。

滫臭。

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40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947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13頁
4說文校箋第491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446頁,第20字
6說文今釋第163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779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549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239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95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473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955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122頁【補遺】第17688頁
14通訓定聲第936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982頁【崇文】第3925頁
16說文句讀第1601頁
17章授筆記第464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1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042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