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字概述
〔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xiū、xǔ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休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木”,五行属水。
〔休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,从木。人依傍大树休息。本义是休息。
〔休〕字仓颉码是OD,五笔是WSY,四角号码是24290,郑码是NFVV,中文电码是0128,区位码是4861。
〔休〕字的UNICODE是U+4F1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241,UTF-32:00004F11,UTF-8:E4 BC 91。
〔休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58,属常用字。
〔休〕字的近义词是歇、息,反义词是戚,异体字是庥、烋、茠、𠇲、𠇾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1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6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許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虛尤切,𡘋朽平聲 —— 美善也、慶也。《書・說命》:實萬世無疆之休。又,《周官》作德心逸日休,《詩・商頌》何天之休。
义又,宥也。《書・呂𠛬》:雖休勿休。【註】宥之也。我雖以爲宥,爾惟勿宥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休休,儉也。【疏】良士顧禮節之儉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良士休休。
义又,休沐,言休假也。一曰下沐,一曰旬休。唐法,旬休者一月三旬,遇旬則休沐,卽十日一洗沐也。
义又,致仕曰休。
义又,休息。《禮・月令》:季秋之月,霜始降,則百工休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稱傀儡戲曰休,亦曰提休。
义又,地名。漢封楚元王子爲休侯。見《史記・年表》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木》:休,無實李。【註】一名趙李。
义又,蚤休,藥名。
义又,姓。
义又,休休,人名。見《五代史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吁句切,音煦 —— 氣以溫之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弓人,角之本,蹙於𠜶而休於氣㊟〔「角之本」之「本」,原文作「末」〕。
义又,同「咻」。《左傳・昭三年》:民人痛疾,而或燠休之。【註】燠休,痛念聲。
音又,叶虚嬌切,音囂。陸雲〈贈鄭曼季〉詩:拊翼墜夕,和鳴興朝;我之思之,言懷其休。
音又,叶匈于切,音虛。〈吳志・胡綜・黃龍大牙賦〉:含契河洛,動與道俱;天贊人和,僉曰惟休。
义《說文》:休在木部,人依木則休。《爾雅》庇䕃曰休,會止木庇息意。〇【按】今《爾雅・釋木》本作庇、庥,䕃也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2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8頁,第3字
《書・說命》實萬世無疆之休。
謹照原書說命改太甲。
按今爾雅釋木本作庇庥䕃也。
謹照原書釋木改釋言。
注解
〔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休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ū、x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木。
〔休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人,从木。人依傍大树休息。本义是休息。
〔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ū] ⑴ 歇息⑵ 停止⑶ 完结(多指失败或死亡)。⑷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,断绝夫妻关系⑸ 不要⑹ 吉庆,美善,福禄⑺ 助词,用于语末,与“罢”、“了”等用法相当⑻ 辞去官职㈡ [xǔ] ⑴ 通“煦”,温和,温暖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許尤切頁碼第193頁,第26字續丁孫
休
息止也。从人依木。
庥
休或从广。
附注按:甲骨文像人在樹旁休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喜彪反頁碼第496頁,第6行,第2字述
息止也。從人依木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96頁,第7行,第1字述
休或從广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許尢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077頁,第2字許惟賢第474頁,第3字
息止也。
段注《周南》曰:南有喬木。不可休思。
從人依木。
段注許尢切。三部。
休或從广。
段注《釋詁》曰:休,戾也。又曰:庇,庥,廕也。此可證休庥同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引申為美,安亦引申為美,同意。
息止也。引申為安,又引申為美,然訓美終不可解。
息止也,引申訓美者,因休則安(安从宀从女),安則美矣。罷曰休者,即本義。
白话解释
休,歇息,停止。字形采用“人、木”会义,表示人倚木。庥,这是“休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广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由「人」、「木」二字構成。表示人在木下休息之義。金文承之,而「木」形上端傾側向左。戰國文字承自金文,木形上端傾左尤甚,且與「人」形相接。篆文承自甲文,木、人二字相離,木形上端豎直。隸書、楷書之形承自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休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82頁,第8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97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8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48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39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52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98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23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59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1頁,第2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6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7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237頁【補遺】第1691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96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17頁【崇文】第206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81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492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256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84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595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