沽字概述
〔沽〕字拼音是(gū),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沽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古”,五行属水。
〔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古声。本义是古水名。
〔沽〕字仓颉码是EJR,五笔是IDG,四角号码是34160,郑码是VEJ,中文电码是3114,区位码是2533。
〔沽〕字的UNICODE是U+6CB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7837,UTF-32:00006CBD,UTF-8:E6 B2 BD。
〔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243,属次常用字。
〔沽〕字异体字是酤、𥂰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6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14頁,第1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61頁,第13字
音《唐韻》:古胡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攻乎切,𡘋音孤 —— 水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沽水出漁陽塞外,東至泉州入海。《水經注》:沽河出塞外禦夷鎭西北丹花嶺。
义又,賣也。《論語》:求善賈而沽諸。
义又,買也。別作酤。《詩・小雅》:有酒酤我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公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五切;《正韻》:公五切,𡘋音古 —— 屠沽,賣酒者。《尸子》:屠者割肉知牛之多少,則沽者亦知酒之多少也。
义又,略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杜橋之母喪,宮中無相,以爲沽也。
义又,物之麤惡者曰沽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司兵》:掌五兵五盾,各辨其物與其等。【註】謂功沽上下。【疏】沽謂麤惡者,爲下等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古慕切,音顧 —— 義同。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愛日堂藏本: 第35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4頁,第29字
《詩・小雅》有酒酤我。
謹照原文有酒改無酒。
注解
〔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沽〕字拼音是g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古。
〔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古声。本义是古水名。
〔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ū] ⑴ 买⑵ 卖⑶ 天津市的别称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胡切頁碼第364頁,第13字續丁孫
沽
水。出漁陽塞外,東入海。从水古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古乎反頁碼第892頁,第4行,第1字述
水,出漁陽塞外,東入海。從水古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水出塞外,東南至泉州入海,行七百五十里。」泉州縣屬漁陽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胡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16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42頁,第1字
沽水出漁陽塞外。東入海。
段注漁陽下當有縣字。說見《邑部》。漁陽郡漁陽,二志同。今直隷順天府密雲縣縣西南三十里漁陽故城是也。《前志》漁陽下曰:沽水出塞外。東南至泉州入海。行七百五十里。《水經》曰:沽河從塞外來。南過漁陽狐奴縣北。西南與濕餘水合爲潞河。又東南至雍奴縣西爲笥溝。又東南至泉州縣與淸河合。東入於海。淸河者,派河尾也。按凡曰出某縣塞外,某縣徼外,某縣某方蠻夷中者,皆言其來之遠。不可得其地名。故系之某縣也。此云漁陽塞外,則非出漁陽矣。今直隷之白河,卽沽河也。白河遠出宣化府獨石口之獨石水。合赤城水,龍門水東南流。逕宻雲縣西。與潮河合。潮河古鮑丘水也。旣得潮河。西南逕懷柔縣東南。南經順義縣東。至通州城北東南三面。俗稱古潞水。又南逕舊漷縣西。又逕香河縣西南。又東南逕武淸縣東。又東南入天津縣畍。合諸大川由直沽入海。與酈注所述不甚異。程氏瑶田曰:俗謂沽水及酈注之獨固門漁水蠃山皆在今之薊州者,繆甚。玉裁謂《方輿紀要》謂漢漁陽在今薊州,亦大繆。
从水。古聲。
段注古胡切。五部。今字以爲沽買字。《伐木・鄭箋》曰:酤,買也。字从酉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大沽口,其本義。沽買字係賈之假字。盬,行貨;姑,將就。故沽有薄意。
今大沽口。沽買字乃賈之借。沽酒者,盬酒也。與「苦糊」(將就曰糊塗)(惡)誼同。[一]。
《論語》「沽之哉」=賈。注訓薄者,義與盬(不牢)、姑(將就)同,當是借為盬字(如《詩》「五事靡盬」,不牢也)。大沽口為其本義。
沽買字係賈之假。盬作行貨解,姑作將就解,故沽引申有薄意。沽,水名,今之大沽口,其本義也。[一]此句原文如是,其意欠明。
白话解释
沽,河川。源出渔阳塞外,向东注入东海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古”是声旁。
沽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20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916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9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71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34頁,第6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581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682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364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316頁,第4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6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6頁,第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82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817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48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951頁【崇文】第38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3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50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4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12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