携字详情
携
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
携字概述
〔携〕字拼音是(xié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携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隽”,五行属水。
〔携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巂( xī )声,俗作攜。本义是提着。
〔携〕字仓颉码是QOGS,五笔是RWYE86,RWYB98,四角号码是50027,郑码是DNYM,中文电码是2377,区位码是4815。
〔携〕字的UNICODE是U+643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658,UTF-32:0000643A,UTF-8:E6 90 BA。
〔携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839,属常用字。
〔携〕字异体字是㩗、㩦、擕、攜、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70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48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96頁,第2字
义俗攜字。
注解
〔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携〕字拼音是xié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隽。
〔携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巂( xī )声,俗作攜。本义是提着。
〔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é] ⑴ 带⑵ 离,叛离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携”,请参考“攜”字。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戶圭切頁碼第402頁,第4字續丁孫
攜
異體𢹂、㩗
提也。从手巂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勻迷反頁碼第965頁,第5行,第2字述
提也。從手巂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戸圭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39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38頁,第7字
提也。
段注古多叚爲𢥘字。
从手。巂聲。
段注戶圭切。十六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攜貳當作𢥘。
攜貳=𢥘貳。
攜貳當作𢥘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手、巂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「攜」字的本義為拿、提,這是手部的動作,因此從「手」表義;從「巂」聲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巂」是一種鳥,就是子規鳥,又稱杜鵑,此義和「攜」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攜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3頁,第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12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27頁,第1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5頁,第1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46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4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02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3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5頁,第2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5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190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772頁【補遺】第1779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8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45頁【崇文】第41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19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93頁,第6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39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11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