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字详情
揭
揭字概述
〔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jiē、qì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揭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曷”,五行属木。
〔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曷声。本义是高举。
〔揭〕字仓颉码是QAPV,五笔是RJQN,四角号码是56027,郑码是DKRY,中文电码是2263,区位码是2950。
〔揭〕字的UNICODE是U+63E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581,UTF-32:000063ED,UTF-8:E6 8F AD。
〔揭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522,属常用字。
〔揭〕字的近义词是掀,反义词是捂、盖、贴,异体字是担、拮、掲、搩、楬、𡤒、𢶆、𢷒、𢷔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6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44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91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謁切,音訐。《說文》:高舉也。或作𢶆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基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丘傑切,𡘋音朅 —— 義同。或作担,又作拮。
义又,與偈通,車疾貌。王應麟《詩攷》:《韓詩》匪車揭兮,見《漢書》王吉傳。
音又,《唐韻》:渠列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巨列切,𡘋音傑 —— 與𢷒同,或作搩。《增韻》:舉而豎之也。《前漢・陳項傳贊》:揭竿爲旗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豫章珍館,揭焉中峙。
义又,擔也、負也。《戰國策》:馮煖于是乗其車,揭其劒。《史記・東方朔傳》:數賜縑帛,擔揭而去。
义又,姓。《前漢・功臣表》:安道侯揭陽定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其謁切,音碣 —— 亦擔也。
义又,長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葭菼揭揭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語訐切,音钀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居列切,音孑 —— 揭起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維北有斗,西柄之揭。又,〈大雅〉:顛沛之揭。【傳】揭,見根貌。【疏】樹倒故根見。《戰國策》:唇揭者,其齒寒。【註】揭,猶反也。
义又,啓事。今日揭帖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去例切,音憩 —— 亦高舉也。
义又,褰衣涉水,由膝以下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淺則揭。《爾雅・釋水》:揭者,揭衣也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涉冰揭河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其例切,音偈 —— 揭陽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南海郡揭陽縣。
音又,丘言切 —— 與攑同,亦舉也。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48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8頁,第47字
《司馬相如・子虛賦》涉冰揭河。
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。
注解
〔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揭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jiē、q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曷。
〔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曷声。本义是高举。
〔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ē] ⑴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,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⑵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⑶ 高举⑷ 标示⑸ 扛,持。⑹ 姓。㈡ [qì] ⑴ 提起衣裳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去例切、基竭切頁碼第404頁,第19字續丁孫
揭
高舉也。从手曷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豈例反頁碼第971頁,第2行,第3字述
高舉也。從手曷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周禮》曰:『書而揭之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去例切、基竭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41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47頁,第13字
高舉也。
段注見於詩者,《匏有苦葉》傳曰:揭,褰裳也。碩人傳曰:揭揭,長也。蕩傳曰:揭,見根皃。
从手。曷聲。
段注去例切。又基竭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揭,高举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曷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手、曷聲。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曷」為聲符,不兼義,《說文》以為「曷」字本義為「何也」,古文字學家或以為是「被割下來的果實」,無論依那一說都與「揭」義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揭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8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0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2頁,第1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9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61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75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53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5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8頁,第5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0頁,第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26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860頁【補遺】第1780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664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4頁【崇文】第42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36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76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19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