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字详情
接
接字概述
〔接〕字拼音是(jiē),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接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妾”,五行属火。
〔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妾声。本义是两手交叉。
〔接〕字仓颉码是QYTV,五笔是RUVG,四角号码是50044,郑码是DSZM,中文电码是2234,区位码是2951。
〔接〕字的UNICODE是U+63A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509,UTF-32:000063A5,UTF-8:E6 8E A5。
〔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185,属常用字。
〔接〕字的近义词是交,反义词是送,异体字是扱、擑、椄、翣、𦁉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48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39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86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:子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卽涉切,𡘋音楫。《說文》:交也。《廣韻》:合也、會也。《易・蒙卦》:子克家,剛柔接也。【疏】陽居卦內,接待羣隂。又,〈晉卦〉:晝日三接。《禮・表記》:君子之接如水。【疏】如兩水相交,尋合而已。
义又,持也、受也、承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接下承弣。【註】接客手下也。《史記・平準書》:漢興,接秦之弊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接續也、連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堂上接武。【註】武,迹也。迹相接,謂每移足半躡之。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烏秅國民接手飮。【註】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,故接連其手。
义又,近也。《儀禮・聘禮》:賓立接西塾。
义又,捷也。《禮・曾子問》:接祭而已矣。【疏】接,捷速也。速而祭之。
义又,反接,謂反縛兩手也。《前漢・陳平傳》:樊噲受詔卽反接。
义又,姓。《史記・孟子荀卿傳》:接子,齊人,學黃老道德之術。《集韻》或作擑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疾葉切,音捷。《禮・內則》:國君世子生,接以太牢。【註】接讀爲捷,勝也。謂食其母,使補虛强氣也。又,《荀子・大略篇》:先事慮事謂之接。【註】接讀爲捷,速也。
音又,測洽切,音鍤 —— 與扱同。《周禮・地官・廩人》:大祭祀,則共其接盛。【註】接讀爲扱。扱以授春人舂之。【疏】頒扱與春人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色甲切,音霎 —— 與翣同。《周禮・天官・縫人》衣翣柳之材。【註】故書翣作接。
音又,檄頰切,音協 —— 與挾同,亦持也。
注解
〔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接〕字拼音是jiē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妾。
〔接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妾声。本义是两手交叉。
〔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ē] ⑴ 连成一体⑵ 继续,连续⑶ 靠近,挨上⑷ 承受,收取⑸ 迎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葉切頁碼第403頁,第6字續丁孫
接
交也。从手妾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節攝反頁碼第967頁,第3行,第3字述
交也。從手妾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40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43頁,第6字
交也。
段注交者,交脛也。引申爲凡相接之偁。《周禮・廩人》接盛,讀爲一扱再祭之扱。
从手。妾聲。
段注子葉切。八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交也。兩腿又曰交,兩手又曰接。今猶用交代等語(?)。
白话解释
接,手握手牵拉对方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妾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手、妾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與手有關的動作;從「妾」為聲符,沒有兼義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妾」字本義為「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」,這個意義很複雜,簡單地說,「妾」的主要意義就是「小老婆」,此義與「接」無關,因此不兼義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接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795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16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0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77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53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6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26頁,第3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46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6頁,第2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7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08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812頁【補遺】第1780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579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49頁【崇文】第419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26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96頁,第4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53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14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