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字概述
〔尖〕字拼音是(jiān),部首是小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尖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小、大”或“𡭔、大”,五行属火。
〔尖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小,从大。一头小一头大为尖。本义是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。
〔尖〕字仓颉码是FK,五笔是IDU,四角号码是90804,郑码是KOGD,中文电码是1423,区位码是2866。
〔尖〕字的UNICODE是U+5C1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574,UTF-32:00005C16,UTF-8:E5 B0 96。
〔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15,属常用字。
〔尖〕字的近义词是锐,反义词是背、钝,异体字是兓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小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01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97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35頁,第29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:子廉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將廉切,𡘋音漸。《說文》:楔也。本作櫼。【徐曰】謂簪也、㨝也,从小下大,爲櫼字。今作尖,末銳也、小也。杜甫〈送張參軍赴蜀州〉詩:兩行秦樹直,萬點蜀山尖。又,韓愈〈苦寒〉詩:萌芽夭勾尖。
义又,《五代史》:李崧言:鎭太原非石敬塘不可。敬塘深德之,曰:爲浮圖者,必合其尖。蓋欲崧始終成已也。㊟〔《五代史》此段文為「崧獨曰:太原,國之北門,宜得重臣,非石敬瑭不可也。由是從崧議。晉高祖深德之,陰遣人謝崧曰:爲浮屠者,必合其尖。蓋欲使崧終始成己事也」〕
义玉尖、十尖,指也。楊維楨詩:玉尖搦管蘸香雲。【又】十尖盡換紅鴉觜。
音又,尖尖。章孝標詩:還似天台新雨後,小峯雲外碧尖尖。
注解
〔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小部。
〔尖〕字拼音是jiā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𡭔、大。
〔尖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小,从大。一头小一头大为尖。本义是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。
〔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iān] ⑴ 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⑵ 感觉敏锐⑶ 声音高而细⑷ 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廉切頁碼第465頁,第24字續丁孫
鑯
𨮯器也。一曰鑴也。从金韱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尖,非是。
附注段玉裁改「鑴」為「鐫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精廉反頁碼第1090頁,第5行,第2字述
鐡器也。從金韱聲。一曰鐫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子廉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818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25頁,第6字
鐵器也。
段注葢銳利之器。郭注《爾雅》用爲今之尖字。融丘,鑯頂者。
从金。韱聲。
段注子廉切。七部。
一曰鐫也。
段注鐫大徐誤作鑴。鐫者,穿木𤥨石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今尖字,古作兓。
尖之正字=兓。
尖之正字當作兓。
鑯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24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88頁,第2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8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18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53頁,第1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54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427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87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93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9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5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901頁,第3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518頁【補遺】第1803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495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26頁【崇文】第49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30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81頁,第8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522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80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