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字概述
〔守〕字拼音是(shǒu),部首是宀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守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宀、寸”,五行属金。
〔守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;寸是法度。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。本义是官吏的职责,职守。
〔守〕字仓颉码是JDI,五笔是PFU,四角号码是30342,郑码是WDDS,中文电码是1343,区位码是4256。
〔守〕字的UNICODE是U+5B8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432,UTF-32:00005B88,UTF-8:E5 AE 88。
〔守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46,属常用字。
〔守〕字反义词是攻,异体字是㝊、垨、𡧕、𡬮、𡬴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67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2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20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書九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始九切,𡘋音首。《說文》:守,守官也。从宀,官府也;从寸,法度也。《玉篇》:收也、視也、護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何以守位,曰仁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獸人職時田則守𮊁。【註】防獸觸攫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主守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年》:晏子云:山林之木,衡麓守之;澤之萑蒲,舟鮫守之;藪之薪蒸,虞𠋫守之;海之蜃蛤,祈望守之。衡麓等皆官名。
义又,《增韻》:攻守也。《易・坎卦》:王公設險,以守其國。《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阻三面而守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舒救切,音獸。《增韻》:守之也、所守也、爲之守也。天子巡諸侯所守,曰巡守;諸侯爲天子守土,亦曰守。漢置郡太守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宋守恭,與蘇軾爲詩友。
音又,叶式視切,音矢。《楚辭・天問》:雄虺九首,儵忽焉在;何所不老,長人何守。在音泚。
音又,叶雖遂切,音粹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崇執言責,隆持官守。寶曲定陵,𡘋有大志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56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4頁,第17字
《左傳・昭二十年》晏子云,山林之木,衡麓守之。
謹照原文衡麓改衡鹿。
海之蜃蛤,祈望守之。衡麓等皆官名。
謹照原文蜃蛤改鹽蜃。衡麓改衡鹿。
注解
〔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守〕字拼音是shǒ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寸。
〔守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宀,从寸。宀表示房屋;寸是法度。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。本义是官吏的职责,职守。
〔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ǒu] ⑴ 保持,卫护⑵ 看管⑶ 在一个地方不动⑷ 遵照⑸ 维持原状,不想改变⑹ 呆在一起⑺ 节操⑻ 靠近,依傍⑼ 古代官名⑽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書九切頁碼第241頁,第9字續丁孫
守
守官也。从宀从寸。寺府之事者。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
附注段玉裁注改作:「从宀,寺府之事也;从寸,法度也。」按:字或從又,與從寸同意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尸受反頁碼第616頁,第1行,第1字述
守官也。從宀,從寸,寺府之事也。從寸,寸,法度。
鍇注臣鍇曰:「宀,官府也。《莊子》曰『謂之刑法以守之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書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58頁,第6字許惟賢第595頁,第6字
守官也。
段注《左傳》曰:守道不如守官。《孟子》曰:有官守者。不得其職則去。
从宀。从寸。从宀,寺府之事也。
段注《寸部》曰:寺,廷也。《广部》曰:府,文書藏也。
从寸,法度也。
段注守从二者會意。書九切。三部。从宀以下十四字參《韵會》本訂。
白话解释
守,官吏的操行、节操。字形采用“宀、寸”会义。宀,表示官府的事。寸,表示法度。
字形解说
金文作,由「宀」、「寸」二字構成。從宀,示官府之義。從寸,示法度。會二字得依法掌理官府職事之義。戰國文字三例承之,第一例「寸」形小點移至「又」上,失其原形。篆文、隸書並承之。楷書承之,整齊筆畫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守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71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01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62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02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89頁,第1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45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78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74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53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5頁,第3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97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447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457頁【補遺】第1711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20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33頁【崇文】第25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76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81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10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