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字详情
受
受字概述
〔受〕字拼音是(shòu),部首是又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受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爫、冖、又”或“𠬪、冖”,五行属金。
〔受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两手(二“又”)中间有一只舟,“舟”亦是聲符,表示传递东西。本义是接受;承受。
〔受〕字仓颉码是BBE,五笔是EPCU,四角号码是20407,郑码是PVWX,中文电码是0649,区位码是4260。
〔受〕字的UNICODE是U+53D7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463,UTF-32:000053D7,UTF-8:E5 8F 97。
〔受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1174,属常用字。
〔受〕字的近义词是蒙,反义词是拒,异体字是授、𠭧、𡬳、𢩦、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又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86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6頁,第32字
音《唐韻》:殖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是酉切,𡘋音壽。《說文》:相付也。《玉篇》:得也。《易・既濟》:實受其福。《詩・大雅》:受天之祜。
义又,承也。李適之〈法觀禪師𥓓銘〉:孰承最上,密受居多。
义又,盛也。杜甫詩:野航恰受兩三人。
义又,容納也。《論語》:君子不可以小知,而可大受也㊟〔「君子不可以小知」衍「以」字,原文作「君子不可小知」〕。
音又,《正字通》:神呪切,收去聲。《詩・小雅》「投畀有北,有北不受」,叶下昊。昊,許𠋫切。〇【按】受字,韻書無去聲。
音又,叶音暑。張衡〈誚靑衣賦〉:晏嬰潔志,不顧景女;乃雋不疑,奉霍不受。
音《韻會》:毛氏曰:从𠬪、从冖。俗或作𤓾,非。𤓾音胡到切,下从丈。
注解
〔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又部。
〔受〕字拼音是shò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𠬪、冖、;、、又。
〔受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两手(二“又”)中间有一只舟,“舟”亦是聲符,表示传递东西。本义是接受;承受。
〔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òu] ⑴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⑵ 忍耐某种遭遇⑶ 遭到⑷ 适合,中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殖酉切頁碼第126頁,第1字續丁孫
受
相付也。从𠬪,舟省聲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象相授受形,舟聲。授、受二字,古皆作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常帚反頁碼第325頁,第4行,第2字述
相付也。從𠬪、舟省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取上下相受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殖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639頁,第3字許惟賢第286頁,第3字
相付也。
段注𠬪者自此言。受者自彼言。其爲相付一也。
从𠬪。舟省聲。
段注舟省聲,葢許必有所受之殖酉切。三部。尚書紂字古文尚書作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相付。
白话解释
受,相互交托。字形采用“ ”作边旁,采用有所省略的“舟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,受字字形都是從?,?字從爪又,像兩手相互授受;從舟,舟字本當從凡,以凡舟形近而混用,而凡為「槃」字的初文,表示甲乙兩方藉由承盤載物而相互授受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省舟字為形,形成省聲結構。受字本有傳授與接受的雙方,後來傳授一方另加偏旁手形,於是受字成為接受者的專用字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受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248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332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5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64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57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557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96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2268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808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99頁,第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1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44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4356頁【補遺】第1665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03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330頁【崇文】第13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483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328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71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345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415頁,第1字 |